首页  /  文章专区  /  佛学  /  四、序跋文集  /  29 弘儒弘佛一诗翁

29 弘儒弘佛一诗翁

先师 雪庐老人李公上炳下南,生西安养,不觉已经二十周年。醒民忝为师门一弟子,忆师昔日慈悲教诲,一言一行,皆是末法时期修学之士的良导。回忆无穷,记述不尽,只能就佛法儒学诗文简述如下数端。

讲授儒学 挽救人伦

师在台中讲授儒经,甚为广泛。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周易》、《春秋左传》,或全讲,或选讲,甚或一部经多次讲授。那是针对在学校与社会不同的学者,而有不同的讲解,所以一部经往往讲过多少遍。师至晚年,为挽救人伦道统,特在台中莲社创办“论语讲习班”,学员来自各级学校老师,以及社会好学慕道之士。以两年为一期,讲完上下《论》,永续办理。在儒学衰微的今世,创办此班,实为了不起的盛举。

师以长年忙于讲说,在儒学方面,只学孔夫子,述而不作,但若有所著述,就能发前人所未发,解决前人所未能解决的问题。例如《论语.阳货篇》记载:“子曰,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”此性如何解释?先儒之说,主要有三家。一是孟子的性善说,一是荀子的性恶说,一是扬子的善恶相混说。师以为这三说皆不足以明性义,乃引证释典以及《周易系辞传》,以体相用三部分解释此性。谓性体真空,寂然不动,动则出现形相,是谓体空相有。有形相则有业用,用作种种事业。体与相皆无善恶,业用方有善恶。性相近的近字,是指业用之前的体相。习相远的远字是指体相之后的业用。如吾人无形的性体,与有形的身体,未造作任何事业时,谈不上是善是恶,也谈不上善恶相混。必须由相起用,造作种种事业,此事业有利于人,谓之善业,有害于人,谓之恶业,这才有善恶可言。

又如《论语.述而篇》记载:“子曰,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师列两张讲表,详细解释。指出道是人之心体,即是《中庸》所说的天命之谓性,也就是人人本有的性体。德是由体所起的微动之相,即是《大学》所说的明德。仁与艺皆是由道德所起的业用。而仁又是业用的总根,艺则是业用的枝干。艺的内容,概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类,以及一切科学与技能。

师又举《论语.颜渊篇》:“子曰,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,亦可以弗畔矣夫。”以释孔子教育宗旨,即在立志学道,先求解决生死问题,最后成就圣人。而欲学道,则须“博学于文”以求知,“约之以礼”以实行。礼是六艺之首,礼自仁来,仁自道德来,以礼统率诸艺,则一切艺术、科技、文学,皆是行仁的工具,一则施行仁德于天下苍生,一则开发自心的明德性体。成己成物,皆自礼始,亦由礼终。

礼的本质,讲恭敬,讲谦让。敬让到极处,即是破除有生有灭的小我,显现本有的性体,成就真常不灭的真我。依照先师解释,博文约礼,即知即行,依次开发人人本有的仁心性德性体,是为转凡成圣的完整体系。道德仁艺就是学习《论语》的四纲,也是儒学诸经的四纲。汉宋以来,诸儒未有如此解释。

广弘经论 指归净土

先师在弘传佛法方面,各宗经论随时并弘,然后指归净土,专修持名念佛,以求当生脱离六道轮回生死,往生极乐世界,在极乐一生成佛。是谓当生成就的特别法门。其特别之处,非如普通法门专依自力成佛,亦非如国外某一宗派专依他力以求往生,而是依自力与阿弥陀佛之力,具备信愿行三资粮,即在这一生成就往生极乐,谓之二力法门。

师所讲授的经论,难以枚举。约略而言,有净土五经、《大乘起信论》、唯识诸论、般若诸经、汉魏早期所译之经、《维摩诘经》、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、《妙法莲华经》、《楞严经》、《圆觉经》、《华严经》等,各有讲表。讲经之外,又有佛七开示、元旦开示、以及在各地讲演,皆有讲表。

师应远方学者希求,先后创办好几种佛学杂志,以及成立广播节目供应社,制作佛法与中华文化等社教节目,供应各广播电台传播。佛学杂志历时久而又成绩卓著者,则为《菩提树》,以及《明伦月刊》。师在《菩提树》杂志设立佛学问答专栏,为海内外学者解答疑问。各地学者来函所问的问题,遍及诸宗。又有外道来函质问很多难题。师则运其智悲之笔,予以圆满解答。后来辑为《佛学问答类编》,印行上下两大册,普遍赠阅。世界各国华侨学者,阅读之后,无不叹为希有,奉为至宝。这部《佛学问答》,还有《寓台文存》、《弘护小品汇存》,以及师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著的《佛说阿弥陀经义蕴》,与《佛说阿弥陀经摘注接蒙》,皆是师的亲笔著述,堪为末法时期契理契机的法宝。

师在晚年,有自美国回来的密宗之师陈某,说他在美国领导一批学人,查遍净宗经论,没有带业往生之说。带业往生既无经论根据,只有消业始能往生极乐。陈氏并将查经所得的结论寄给先师,以资问难。先师不愿与他笔战,甚至连他的姓氏也不提,特为他取个外号,称他为“西坡”。指出西坡之说不能成立。彼说带业往生于经无据,实则经中处处皆有带业往生之义,例如经说极乐无三恶道,有人天道,明有带业往生之人。研究佛经,当如佛说“依义不依语”。必欲查出经中有“带业”二字,方算有据,那就是“依语不依义”了。依彼所说“消业往生”,如果消业未尽,皆是带业,如果消尽,即是业尽情空,已经成佛了,何必再说往生呢?师在往生前二年,遇此问题,特在台中慎斋堂元旦讲述〈修净须知〉时,明确辨正。由诸弟子记录在《修学法要》中。佛法当生成就,即在净宗念佛法门。净宗念佛法门所以能为当生成就之法,即在带业往生之义。如果把带业往生的经义改为消业往生,即是把净宗念佛法门改为普通法门。当生成就之法从此就被毁弃了。此一严重问题,先师在往生前予以解决,如来正法得以护持不变,幸甚,幸甚。

弘传诗道 教授有方

先师不但是一位弘儒弘佛的老人,更是一位诗翁,诗作甚多,弘传诗道最力。早年在故乡山东,以至战时在四川,胜利后在南京等地,多与当时同有雅好的诗人嘤鸣雅集。例如庄太史心如、王献唐、孔上公、屈翼鹏、傅觉梦、强小竞、潘第云、马一浮、吕今山、董西峰、刘子裘、樊漱圃、陈雪南、蒋逸雪、赵阿南等,皆与师时相唱和,盛极一时。其中庄太史,长师三十岁,师以师事之。另有冯玉祥从师学诗,执弟子礼,不在唱和之列。师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主任秘书,民国三十八年,随奉祀官孔上公迁来台中,公余之时,着重教诗,与同好唱和者除孔上公外,陈定山、吕佛庭等,少数时贤而已。师至台中,创建台中市佛教莲社,以及其他联体机构,长年讲授儒经内典与诗文。后又应聘在中兴大学、静宜女子文理学院、东海大学,讲授唐人近体诗、古体诗,唐以前历代古体诗。各校诸生,或大学部,或研究所,受教一年,即能习作合乎法度的近体诗,足证师之教授有方。

师为诸生精选唐诗古近体一百首,详加注释,题为《诗阶述唐》,详细讲解,令其吟咏欣赏,引起习作兴趣。习作时,先学对联,然后学作绝句,以及律诗。绝律学有基础,再学古体。循序而进,效果甚佳。《诗阶述唐》以外,师又编著《声调举隅》、《吟诵常则》。这三本书,是初学诗者最佳的基本教材。此外又有学诗二十字诀,以八句偈传授学者:“外式句字联段章,以及声韵体谱格。超象稳响境气神,考据事时人地义。诗本分此二十端,作者当知前十五。讲解更向后五求,庶不弃珠空买椟。”这八句偈,是师一生作诗教诗的经验谈,堪为学习作诗与讲解的诀要,师为传授诗道,和盘托出。有心学诗者当奉为至宝。

有道之诗 引人出尘

教诗,是师的一种兴趣,作诗更是兴趣。师作的诗,在《雪庐全集》中的《诗集》,有上下两大本,分为七卷,即〈燹余稿〉、〈蜀道吟〉、〈还京草〉、〈发陈别录〉、〈浮海集〉、〈辛亥续钞〉、〈雪窗习余〉。《尚书.舜帝》说:“诗言志。”《论语》孔子说:“志于道。”师诗是言志之作,是有道之诗。诗集中有古体,有近体,比兴之法甚多,赋则抒情写景,异于议论文辞,能以感人,能以引人出尘之思。展读师的《诗集》,自能潜消俗虑,而起向道之心。《诗集》中的古体皆长,兹谨录近体若干篇,以资引发读诵兴趣。

〈残篇〉

茫茫宇宙千秋史,似賸残篇认雪泥。

满眼石郎儿帝业,却无裴度下淮西。

(实美注:各省督军,俨然唐之藩镇,且多受外夷卵翼。)〈燹余槁上〉

〈悔〉二首

(一)人事天心两不知,迂论深悔刺当时。

群山孰是中流柱,尔纵贪瞋我亦痴。

(二)青莲花下礼空王,呵壁怀沙枉自伤。

热泪从今归净海,教他有力载慈航。〈燹余稿下〉

〈苏州报恩寺瞻塔〉

宝幢涌出梵王宫,檐拂飞云角挂风。

无数寒鸦才入定,半天铃语月明中。〈燹余稿下〉

〈入蜀〉

闻道锦城好,来从蜀国游。

彩云开白帝,春浪涨黄牛。

季世简书短,中原金革稠。

挂帆日西去,江水自东流。〈蜀道吟上〉

〈夜起〉

一夜乡心万里愁,鹃声引梦到齐州。

残更觉起搴帷看,烟满寒江月满楼。〈蜀道吟上〉

〈空警〉

驰骛红尘起,裂云胡哨哀。

花钿陌上静,铁羽雾中来。

断脰悬枯树,崩梁枕劫灰。

看谁似后羿,一射挽天回。〈蜀道吟上〉

〈游 国府主席林公歌乐山馆〉

晴江抱槛绿沄沄,仙馆 墀草色熏。

蕉叶障天春有雪,梅花满涧水流芬。

凌霄超出三千界,排闼飞来九叠云。

传道涂山宾万国,乐歌余响至今闻。〈蜀道吟上〉

〈雨花台〉

野棠花谢柳条青,乱冢遥连木末亭。

六代如烟春似梦,鸟啼人去雨冥冥。〈还京草〉

〈心会〉

谁信修罗力,能降帝释天。

雕戈纷界内,慧眼定池边。

随处波常静,无时月不圆。

此机心有会,一笑境湛然。〈 还京草〉

〈山寺〉

爱往破山寺,闲参无字禅。

群峰遮去鸟,众壑纳飞泉。

虎起鸣当路,僧来笑仰天。

溪桥分手处,野竹绿摇烟。 〈还京草〉

〈松竹坪〉

长松修竹翠凌云,不受人家灌溉恩。

纵或四时霖雨少,奈他天地结灵根。〈发陈别录〉

〈寇机〉

金鸢铁卵啸晴空,万物全销一炬红。

闻道有穷能射日,愿除妖孽借雕弓。〈发陈别录〉

〈将发九江望匡庐〉

匡庐辨未了,风急挂秋帆。

涌浪催舟去,游心到口缄。

江天一回首,云雾万重岩。

遥想鑪峰瀑,银涛下绿杉。 〈发陈别录〉

〈清明郊步〉

梨花如雪柳如烟,阡陌纵横绕墓田。

游客古人谁是主,清明郭外夕阳天。 〈发陈别录〉

〈渡海〉

流人无寄地,海水欲吞天。

麻姑杳难遇,不得问桑田。〈浮海集上〉

〈读普贤行愿品有感〉

读罢〈普贤愿〉,罗胸字尽珠。

微微开慧眼,个个在泥涂。

心未等人我,谁甘劳体肤。

垂头四向泣,此泣泣杨朱。〈浮海集上〉

〈晚归〉

飞花片片逐轻衫,踏月缓归人两三。

诗境今宵最清处,绿川桥北柳川南。〈浮海集上〉

〈残烛〉

未改心肠热,全怜暗路人。

但能光照远,不惜自焚身。〈浮海集上〉

〈登临〉

登临俯仰地天空,仿佛从知造物情。

大海能容随浪起,广田无主任人耕。

浑沦何有中边际,尴尬强分汉魏名。

已悔逝年皆井坐,来朝或不吝心生。〈浮海集下〉

〈海中〉

天卷浮云海卷涛,烟山寥落似鸿毛。

龙宫帝阙人何往,莞尔无言手一篙。〈浮海集下〉

〈偶得〉

书味回时夜气清,心苗得雨放新晴。

乾坤今古浑无事,惟有湛然月色明。〈浮海集下〉

〈阿姆斯壮登月后述怀〉

遗貌尝闻解取神,举杯依旧两情亲。

汉时关上秦时月,未减清光照世人。〈浮海集下〉

〈醒来〉

醒来忘却是何年,身似浮沤梦似烟。

今夜流光今夜月,云天非复旧云天。 〈辛亥续钞上〉

〈观海〉

包地涵天量自宽,茫茫八表涌涛澜。

从无一象能超外,知有真源欲话难。

日月虚空圆镜印,蛟龙世界万宫蟠。

人间列国衣裳会,几片东流聚沫团。〈辛亥续钞上〉

〈雨象答或问〉

西风初起未开天,窗度流云树挂泉。

且喜吾家多旧物,游依蓑笠卧依毡。 〈辛亥续钞中〉

〈岁九十自辑诗稿有感〉

搜肠呕血识辛酸,不入朱丝丁字阑。

七十春秋千五首,天教留与后人看。 〈辛亥续钞中〉

〈幽居月夜〉

如舟小屋绕烟萝,开牖平铺素月波。

便觉天低人在上,可将吾足濯银河。 〈雪窗习余〉

〈明伦月刊增广颂〉

数篇 《论语》安天下,六字洪名出世间。

易简圣言辞不费,邦家文物誓追还。

云兴众望龙行雨,雾久深藏豹泽斑。

鱼墨氤氲终勿用,蛙鸣日夜厌痴顽。 〈雪窗习余〉

〈石冈五福神木〉

(樟 榕朴相思五树根干互交成林数千年物奇观也):

连理盘根五树同,如云结盖自洪蒙。

高天永夕筛明月,胜地皆春畅惠风。

文献足征箕子范,彝伦垂象舜臣功。

菩提草木闻圆智,愿汝今归古大雄。 〈雪窗习余〉

〈吾庐〉

独坐青毡四壁书,三千世界乃吾庐。

偶尔无心尝矫首,不知何处是邻居。 〈雪窗习余〉

〈莲薰〉

怜君局隘囿山丘,不识逍遥天外游。

乐鸣风树心开悟,莲海香薰石点头。 〈雪窗习余〉

兴观群怨 贯通儒佛

《论语.阳货篇》记载:“子曰,诗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”兴观群怨在《雪庐诗集》中皆有之。先师生于清朝光绪十六年,岁次庚寅,以九十七高龄生西于民国七十五年,岁次丙寅。在这一百年间,世事变迁,民生困苦,触动先师悲天悯人的心怀,发而为诗,所以皆能兴观群怨,且能贯通儒学与佛法所说的心性之道,融会在诗中,蕴含无尽的智慧之光,可以照亮人心,看见儒佛之道的可贵,了解世间天灾人祸,人类生老病死,一切问题,唯有儒佛之道可以圆满解决。

先师生西前两年,预知时至,即召诸弟子,特别训示,务须维护台中莲社以及各联体机构的道风。各人自行化他,都要敦伦尽分博文约礼以学儒,教研诸经,指归一句洪名,老老实实的念去。大家也要学诗,愿意习作,固然很好,否则亦应常常吟诵古人诗,以助研经悟道。言训之外,师又将其法像放大题赐诸弟子。两年之后,安然归西。醒民不敏,当时未能甚解先师的心意。迨师往生后,醒民不时在梦中晤师闻训,始知师以弘儒弘佛赋诗三大著作留在世间,为诸弟子以及一切有心学道的人士自度度人的宝典。先师慈悲,可谓无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