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/  文章专区  /  佛学  /  四、序跋文集  /  14 苦海悲航一大师

14 苦海悲航一大师

弘一大师在家时,是望重士林的高士。出家后,又为缁素所景仰的高僧。在末法时期,又是斗诤坚固的年代,集高士高僧于一身的弘公大师,其丰功盛德,已受各界人士赞颂,而且赞颂不尽。今逢大师圆寂六十周年,谨以一净业学人,略叙所闻所感,以表崇敬之忱。

据大师事略与塔志所述,大师以宏律为己任,教宗华严行在净土。其在戒乘皆负盛望时,犹能竭诚尊敬净宗第十三代印公祖师,曾三次上书,启请印祖摄受为弟子。这种谦恭之德,允为当世以及后世学人所仰止。

大师既然师事印祖,除弘诸宗皆须修持的律范,即效印祖,以念佛法门自行化他。故在讲述佛法宗派时,即曾明确的说,净土念佛法门三根普被,极契末法时机。又说,佛法本来平等无二,能契机者,即是无上妙法。

在大师当时,有一些学者,对于净土法门有若干误会。大师特以“净宗问辨”破除群疑。其中的一个问题,便是菩萨应该常在娑婆,代众生受苦,何故求生西方。大师自设此问之后,随即解说,宋朝灵芝寺元照律师,初出家时,亦尝坚持此见,轻谤净业,后遭重病,神识迷茫,不知趣向。病愈,顿觉前非,始知初发心菩萨,未得无生法忍,志虽洪大,力不堪任。大师又引大智度论:“具缚凡夫,有大悲心,愿生恶世,救苦众生,无有是处。”释迦世尊久已不住世间,所以初心菩萨未证无生法忍,必须求生西方,从阿弥陀佛学习,乘愿再来,始能安稳的救度众生。

大师又因当时颇有唯识学家愿生弥勒净土,故又设问:“法相宗学者欲见弥勒菩萨,必须求生兜率耶?”随即解答。不尽然。弥勒菩萨乃法身大士,尘尘刹刹,同时徧在一切处。兜率内院有弥勒,极乐世界亦有弥勒。故法相学者不妨求生西方。而且生西之后,同时亲见弥陀及诸大菩萨,岂不更胜。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:“到已,即见阿弥陀佛,文殊师利菩萨、普贤菩萨、观自在菩萨、弥勒菩萨等。”又阿弥陀经云:“其中多有一生补处,其数甚多,非是算数所能知之,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。众生闻者,应当发愿,愿生彼国。所以者何,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。”据上所引经文,求生西方最为殊胜。所以慈恩教主窥基大师曾撰阿弥陀经通赞三卷及疏一卷,普劝众生同归极乐,足可为法相学者求生西方的依据。

印祖文钞有一篇与徐福贤书,其中引大集经说:“末法亿亿人修行,罕一得道,唯依念佛得度生死。”修普通法,小乘断尽见惑证初果后,尚须经过天上人间七番生死的修行,方能断尽思惑,证得四果罗汉,了脱分段生死。大乘菩萨修道,必经三大阿僧祇劫,断尽无明,方证佛果。唯有净宗念佛法门,虽未能当生断惑,但能伏惑,就能在这一生带业往生极乐世界。一经往生,即离娑婆世界六道生死轮回之苦。在极乐世界,一生就能成佛。是为特别法门。故在末法时期,唯依念佛得度生死。

凡夫众生在生死海中,头出头没,痛苦无边,而不自觉。时至今日,造三途恶业的众生尤其普遍。大师与印祖,昔日皆以同体大悲之心,普劝众生修此特别法门,以资抢救众生,当生脱离苦海。大师圆寂已六十周年,但其悲心无尽,永在人间。净宗学人,以及其他诸宗善知识,应当同发悲心,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天下人劝。学人不敏,所知有限,但认以此纪念大师,赞颂大师,最有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