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/  文章专区  /  佛学  /  二、明伦社刊论文汇集(二)  /  18 永怀知识青年导师周公子慎老居士

18 永怀知识青年导师周公子慎老居士

南昌周子慎公宣德老居士,为当今之善知识,尤为学府青年之良导,本年八月二日,在美国洛杉矶安详往生,享年九十有一。众生福薄,大德长者不住世间,深为怅惋。公与台中道场因缘深厚,民国三十八年,先师 雪庐老人在台中讲经之初,公即与师由结法缘而成莫逆。民幸昔日常闻教益于公,得以管窥盛德,兹依记忆,谨缀数言,藉申怀悃。

公以居士身,力行菩萨道,数十年如一日,诸如化导知识青年,创办慧炬杂志社,慧炬出版社,代办数十种奖学基金暨征文奖金,浑然利众,忘其自我,最后并其唯一栖身之净庐亦舍为弘化事业之所,其慈悲喜舍精神,令人叹为希有,而公生平最感欣慰者,即将佛法引入高等学府。今日台湾各大专院校大都设有佛学社团,入社学员知有觉悟之道,相率研修,以为进德修业之本,由是胸襟开朗,智慧超群,咸存难遇之想,然在三十年前,公始以立社之事咨诸大专院校当局,各校颇有顾忌,谓设宗教社团,尚无前例。公乃奔走教育主管部门,善为辩解,说明佛家三藏皆是学术根源,佛法即是觉法,其与儒学科学无不相容相辅,非可以宗教一词名之而已。几经协议,终获不以佛教而以佛学申请立社。创业之艰,于斯可见。

君子树德务滋,菩萨度众必令成就,公在各校成立学社后,继以长期辅导,使为社员学佛中心。其始以征文诱进学者,导以佛学与儒学,暨与现代各种科学,比较研究,求其融贯,寻其本末,撰为心得论文,转相接引。进而劝导学者发菩提心,以儒学健全人格,以修净业广度同伦。又与先师创办之慈光及明伦大专佛学讲座密切配合,每期开学与结业,皆参与典礼,致词勉励诸生,儒佛兼修,解行并进。佛学青年得是熏陶,人才辈出。

菩萨化他,必有自行,公幼读诗书,长攻化学,曾在大学执教多年,入佛以后,多遇明师,教禅律密皆曾修习,最后唯修净土法门,坚持信愿,老实念佛。民国四十三年,公参加台中灵山寺佛七,主七者为先师,道场严守灵岩仪轨,公在此初得异境,法乐不可言状,求师印证,许为轻安。公于结七后,继续勤修,复在静坐中,或念佛时,多次重现轻安之境。是虽尚未一心不乱,但能远离麤重杂染,调畅心,尔后多年,复加精进,所得之境则非他

人所能知。公之度众,愈后则劝修净土愈为恳切,乃由于自修净业实有所得而然。公尝语学者,只在文字上求解,其犹说食数宝,不如学老太婆念佛,当生即了生死。又谓修净土可以横出三界,只要一心念佛,备办净土三资粮,更效法普贤行愿,等到临命终时,顺利往生安养,亲受弥陀教育而不退转,直至证到补处菩萨,乘愿再来与诸道友通力合作,净化浊世苦众身心,同登极乐世界,共成佛道。如是法语,莫不出于公之悲心宏愿,亦皆出自笃行之功,故能启发诸生,竞相则效。

公愿不虚,今已实现誓愿,归西安养,他日必然乘愿再来,惟不知再来之日当在何年,此间苦众待救刻不容缓,幸其所培济济之士,当能饮水思源,善济其美,若是则公可以含笑于无量光中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