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/  文章专区  /  佛学  /  二、明伦社刊论文汇集(二)  /  12 谈定数

12 谈定数

清儒纪晓岚氏,曾引“前定录”中的一段文字,说明凡事皆有定数,不需枉费心机。那是在唐朝开元年间,进士李揆尝请卜士王生为他占卜前程,王生当即给他一封密缄说:“阁下当了拾遗之后,即可拆开一看”。李揆后来由人荐与朝廷,帝命宰臣试其文词,出了三道试题,一为“紫丝盛露囊赋”,一为“答吐蕃书”,一为“代南越献白孔雀表”。揆自中午至傍晚,始将三篇文章作成,一共涂了八个字,旁边又加两句小注。次日朝廷即授李揆为左拾遗。过了十几天,揆忽想起王生的密缄,拆看之后,缄里并无他物,只有三篇文章,题目内容与他在殿试中所作的三篇一字不异,其中涂改与旁注的字,也完全一致,使他大为惊奇。

下考场作文章,自己犹不能预料,而卜者能料定如神,如果不是定数,又当如何解释。明朝云谷禅师说:“人未能无心,终为阴阳所缚,安得无数”。既然有数,则万事都在数中,精于数学者必能事先推知。昔日邵康节先生获异人传授,深于易家术数之学,推算事物丝毫不爽,一日推算家中的一张椅子,当在某年月日,被一位仙人坐破,即在椅底悬记其日期。届时果有一道人来访,坐下不久,其椅即破,道人愧谢。邵子便说:“物之成败有数,岂足介意”,因将椅底所书揭示以验。道人愕然辞行,出门忽即不见。此一传说,虽甚离奇,但由此可知,神仙尚且逃不出定数,何况平常人。所以古人云:“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”。

话虽如此,但是大善大恶都可以打破定数。例如某人本来可以活到七十岁,但他杀人抢劫,或者有亏阴德,致受国法制裁,或受天谴,便不得寿终。又如读过“了凡四训”的人都知道,袁了凡先生原来一切皆为定数所拘,但后来遇见云谷禅师,获传立命之学,先作三千善事,便把他的功名定数打破,再作三千善事,又把命中无子的定数打破,后更誓行一万条善事,他的寿命原定为五十三岁,但到他撰写“了凡四训”时,已经六十九岁了。足见定数并非决定不能改变。虽能改变,毕竟有限。因在三界之内,无论如何改变,都不彻底。必须出离三界,始得一劳永逸。要出三界,惟有学佛。学佛要求当生出离,惟有修行净土法门。虽修净土,但是工夫不到,依然一切有定数。虽有定数,但能时时警觉,不与世俗同流,一切安分守己,便能帮助修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