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命无常,又值全球烽火之际,有缘学佛,走觉悟之路,实为万幸。然今举世清浊难分,学佛何尝例外。大致辨别,如果以贪求之心走进佛门,求名求利,一切皆与觉悟之道相背,那是造业,不是学佛。或以世间学者态度研究佛理,不肯照理实行,那是到佛家考察学问,也不是学佛。真正学佛必须解行并进。
解是解理,行是修行,两者虽需相辅而进,但其性质相反。解是在学问上用工夫,愈解则学问愈进步,犹如老子所说的“为学日益”。行是在修道上用工夫,愈修则凡情愈减少,犹如老子所说的“为道日损”。为学日益,其义可解。为道日损,因与一般人观念不合,其义难解,但修道不损凡情,决定不能入道。
佛说一切众生皆有真如本性。此性万德万能,生佛平等,但有在缠与出缠之别。凡夫众生的真如本性,隐在凡情之中,也就是为贪瞋痴等诸惑所缠,德能无法表现,是谓在缠真如。佛已断尽诸惑,得大自在,一切德能施展无碍,是谓出缠真如。这可以矿金作比喻。在缠真如可比矿中之金。出缠真如可比销除矿沙以后的纯金。诸惑则如矿沙。修道必须断惑,犹如炼金必须去沙。如果想断惑而又不愿损惑,便如想去沙而又不愿损沙,显然不合理。
诸惑太多,且拿一个贪字来说,凡夫本身,以及身外的一切事物,例如财色名食等,无一不在所贪之内,也无一人不贪。而世间一切事物都有限量,愈贪愈感不足。无论何人,贪心一起,必损他人。大家都起贪心,损他人,到后来,必然互相掠夺,残杀,招来无穷的苦难。今日世局就是由这贪心造成。修道如果不去贪心,则与俗人无异,眼前的小灾也难避免,何况生死大事。只有真修之士看这贪心犹如矿沙,去之惟恐不尽。
华严经入法界品说:“当舍一切物,尽未来际,行檀波罗蜜,令一切众生普得满足。衣服、饮食、妻妾、男女、头目手足,如是一切内外所有,悉当舍施,无所吝惜。”释迦牟尼佛未成佛时就是这样修行,以身体饲鹰喂虎,以及舍施国城、妻子、头目脑髓,不计其数。
学佛要有正确的目标,眼前避免世间灾难,将来必须成佛。既须成佛,则必须修行菩萨道。既修菩萨道,则不论修任何法门,都必须断尽一切惑。虽然修净土宗可以伏惑带业往生,但往生后,仍要断尽一切惑才能成佛。既须断惑,则必须舍弃世间一切可贪之物,甚至本身头目手足。初学菩萨力量不足,固然不能像大菩萨那样舍施,然而决定不能只教人布施,自己一毛不拔,甚至只想接受人家的布施,最低限度,要把损人利己的行为转变为损己利人,这是修道的起点。
行菩萨道不只是布施一种,断惑也不只是去贪,各宗都有断惑的正工夫,但现代人受贪心之害太深,而且又容易误解布施的意义,所以特别提出来研讨,其余类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