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/  文章专区  /  佛学  /  六、述学讲演集  /  2 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

2 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

印祖文钞摘读: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

各位老师,各位同修,各位远道来的莲友,祝大家新年快乐,光寿无量, 在八十三年的新年,大家一起在道场研究佛法。是一件可喜的事,各位平常学的也是净土法门,净土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,人人肯学,都能得益。今天陪同大家一起研究印光祖师文钞的一篇文章。

在大陆有一座栖真寺,长年念佛,寺里的住持请印光祖师写一篇序文,他老人家在这一篇序文,把念佛的理论和方法都说出,这一篇文章分六个大段落,以下就逐段讲解。

念佛法门,其来尚矣。

这两句话是一段,把念佛法门的名称提出来。这个法门来处尚矣,尚是尊贵,高尚的意思。尚也当上下的上字讲,如儒家的尚书,就是上古之书,念佛法门在一切佛法中是最高尚的,为什么念佛法门在一切法门是最高尚的呢?下一段就说出来。

以吾人一念心性,犹如虚空,常恒不变,虽常不变,而复念念随缘。不随佛界之缘,便随九界之缘,不随三乘之缘,便随六道之缘,不随人天之缘,便随三途之缘。由其缘之染净不同,致其报之苦乐迥异,虽于本体了无改变,而真相用固已天渊悬殊矣。譬如虚空,日照则明,云屯则暗,虽虚空之本体,不因云日而为增减,而其显现障蔽之相,固不可以同年而语也。

我们每个人的心都会起念头,起的一念非常短暂,在儒家的经典而言,念就是几,孔子解释周易,几者动之微,我们的本性是如如不动的,一动就开始转变了,本来未动,现在微微一动时,叫几,平常说是动机,一般心理学家讲的动机还没到这个程度,周易讲的“几”和佛法讲的“念”是一样的。一念有何重要的呢?天台宗云:一念三千。一念三千是把十个法界做一个基本,千法界开展出来有三千世间,众生一念之间就可能包含三千世间。有人会以为,我们的心念真的如此广大吗?不学佛不懂,学佛心量一开,就明了人的念头大的不得了。今日讲太空科学,太空谁知道?念头知道,是科学家的念头,是文学家的念头,看你的念头用在什么地方,就往那方面发展。合理的发展可以无限制的发展,但是凡夫众生都是有限制的,对真心不了解,再聪明的人他的发展都是有限的,必得要懂得佛学开发自己的本有智慧,那发展就无穷尽了。不但是世间的种种科技可以发展,生死的大问题也可以解决,社会上的种种问题都有能力可以解决,你懂得佛学了,就有这些能力。依佛学的方法修持,把念头中的妄念变成真念,你就有能力办那些大事情。

十法界有佛、菩萨、缘觉、声闻、天、人、修罗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。十法界中,人与畜生我们可以看到,地狱是各宗教都讲的,鬼道也是各宗教都讲的,中国儒家的经典和历史都记载有的,天道也是各宗教都讲的。无论那一法界都在我们心中,一念三千的世间都没有他自已的本体,共同以心性为本体。由心性造出三千世间,而心性是不动的,犹如虚空,是不动的,地球,太阳,月亮在转动,虚空没有转动,祖师以虚空比喻心性的不动,常恒不变。心性虽常恒不变,而复念念随缘,起来的念头随什么缘就到什么境界。佛界是十法界中最好的,你若不随佛界之缘,便随九界之缘;不随菩萨,缘觉,声闻三圣之缘,便随六道之缘。六道是凡夫有轮回,六道之中人天还好一点,不随人天之缘,便随三途之缘,三途是非常痛苦的。为什么不随最好的佛界之缘,或是四圣之缘,人天之缘?却要随三途之缘呢?由其缘之染净不同,染缘多了就随染缘,净缘多了就随净缘,是染净不同的关系。染净不同,致其报之苦乐迥异,招致的果报有苦有乐很大不同。虽于本体了无改变,不管众生是在天堂,在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他的本体还是没有改变的。在地狱的众生,他的本性与人没有不同,与佛也没有不同,本体究竟无改变。

虽于本体了无改变,而其相用固已天渊悬殊矣。学佛人应知道,体是不变的,相会改变,体相同而相有所不同,例如地狱的相,在地藏经所说的,就是苦不堪言。人间有人间的相,天堂有天堂的相,佛的相万德庄严,虽然众生的佛性与佛一样,但是十法界的相千差万别。相不同,作用便不同,佛是大自在的,他的智慧能力一经施展出来了,什么事都能办得到,一般众生那能如此。我们谁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,个人时时刻刻遭遇到的身体、家庭、社会的问题,整个世界的问题,学佛懂因果就能解决问题,因果就是佛法中很重要的方法。只要懂佛法,一觉悟,身体的问题就可解决了。家庭的问题,社会的问题都有它的前因后果,这样一想,心怀一开放,问题就能解决了。但是我们还没到这程度,所以受用与佛,菩萨,罗汉如天渊之别,一个在太空,一个在海底,相差如此悬殊。“譬如虚空,日照则明,云屯则暗。”这三句是出自楞严经,是佛告诉弟子富楼那的话。本性如虚空不动,虽然不动,但是太阳一照就光明了。聚集很多云,遮住太阳,虚空便暗了。比喻我们的本性虽然光明,被无明的烦恼遮蔽起来,心里就黑暗了,心的光明照不出来,便不发生作用。

“虽虚空之本体,不因云日而为增减”。太阳照虚空时,虚空也不增多;云聚得很多时,虚空也不减少,虚空不因云日而有增减。“而其显现障蔽之相,固不可以同年而语也。”光明显见,光明被障蔽,这一明一暗的相,当然就不可以同年而语。不能相提并论。

这一段祖师指出我们的心的念头包含如此广泛,有这么多的环境,心念都可以去,去何处全在随缘。今日社会,四圣的缘无人随了,生天的十善业也少人随了,人道仁义礼智信,缘随的人也不多了。不学佛的人还有谁会守五戒,大多是随三途的缘。随三途的缘,还在人间时,心里已是三途的心了,死后心不会往三途吗?想想这多么可怕。祖师把心念随缘的“随”说得很清楚,心性虽然没有变,但是相貌,受用却有天渊之殊的,了解这个道理之后,就要想办法。

如来以是义故,普令众生缘念于佛,故曰:“若众生心,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去佛不远。”又曰诸佛如来,是法界身,入一切众生心想中,是故汝等心想佛时,此心即是三十二相,八十随形好,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,诸佛正遍知海,从心想生。夫随佛界之缘,则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矣,若随众生各界之缘,则是心作众生,是心是众生矣。了此而不念佛者,未之有也。

如来以是义故,佛以上面这个道理,普令众生缘念于佛,普遍令众生把心念放在佛的境界上,这有何根据,依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,故曰若众生心,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去佛不远。众生心忆念阿弥陀佛从心里起来,口念出来,耳朵听进去,清清楚楚,求得一心不乱。得了念佛的定功,不但智慧开了,也能离开六道轮回。念佛功夫未到一心不乱,可以得相似一心不乱,相似一心不乱虽没证果,也可以带业往生极乐世界。平常早晚功课念佛外,其他时间要忆佛,忆佛是心里想着佛,如小孩想着母亲,离不开母亲,母亲一离开,小孩就会想回到母亲身边,母亲还没回来时,小孩口里虽然没有念母亲,但是心里一直想着,这叫忆佛。念佛与忆佛一直持续下去,便是净念相继,这样就一定能成功。

念佛与忆佛不同,一般人分不清楚,以前 雪公讲得非常明确。念佛是念兹在兹,念什么地方,心就在什么地方,口里念阿弥陀佛,心里就在阿弥陀佛。忆佛则是明记不忘,明明自白,清清楚楚,记在心里,不忘记。念兹在兹是念佛,明记不忘是忆佛,照着念佛忆佛去做,就是净念相继。现前当来必定见佛,现在可以见佛。这有事实依据的,在法华经云,念佛功夫好者,在梦里就可以见到佛,这就是现生见佛,见到佛坐在狮子座上说法,有很多人围绕听法,这就是相当好的境界。在观经教人作观念佛,功夫好,也可以见到阿弥陀佛,这都是现生见佛。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念佛,一生之中见过三次阿弥陀佛,第一次,第二次见到佛没有向人讲,第三次见到佛时,慧远大师已快往生了,他见到阿弥陀佛遍满虚空,知道寿命将终,便把道场的事交待清楚,然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在往生传记载很多现生见佛的例证。当来见佛,有二,一是寿命终了时,自己心里正念分明,又有别人助念,快断气时见到阿弥陀佛来迎接。再者是往生到净土的七宝池莲花中,当莲花开时即见到阿弥陀佛,这就是靠念佛忆佛功夫,或是现前见佛,或是当来见佛。去佛不远,此地离极乐虽然有十万亿佛土远,若懂心性,则恒河沙数的佛土都在心内,十万亿佛土外犹如眼前,不算远。

“又曰诸佛如来,是法界身,入一切众生心想中,是故汝等心想佛时,此心即是三十二相,八十随形好,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,诸佛正遍知海,从心想生。”这是观无量寿佛经说的。诸佛如来是法界身,天台宗云圆融十法界,华严经云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就是本性,要学佛的人把万法融入一真法界。不论那一尊佛都是法身佛,在娑婆我们注重环保,那里有垃圾,那里有污染,其实无一不是佛的清净法界。若有那个人不好,那个人好,那里清净,那里污染,那都是我们的心里分别的。诸佛的法界身,入一切众生心想中,可以入一切众生的心念中。是故汝等心想佛时,此心即是三十二相。我们的心想佛时,当下的心就是万德庄严的三十二相。心与佛的身相合,证明你的心不在别处,就在佛身上。八十随形好,随着三十二相有八十种无缺点的美好,心想佛时,心中即有佛的相好,这是什么道理呢?

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诸佛都是由凡夫修成的,都有法身,我们也有法身,但是我们的法身没有发生作用,诸佛成功了。成佛是由心念成的,人人都有本性,但是不必高兴,必得要修行,没有不修而自然成佛的,所以要说“是心作佛”。但也不要以为“作佛”则是完全学来的,反而成了外道。这两句话双面都照顾了,可以破除一切邪魔外道,邪魔外道不了解真正的佛法,学佛的人也必得把这两句话好好研究思考。
诸佛正遍知海,从心想生。正遍知是佛的名号之一,成了佛则无所不知,遍是普遍,而且正确。众生自以为看清世间的事,事实上并没看清楚,对万事万物都误解,只有佛看清楚,是正遍知。佛的知似海无量无边,故云正遍知海。佛的正遍知海,从心想生,众生心想佛时,佛的正遍知海便从众生的心中生起。

祖师把经文的理论举出之后,接着说“夫随佛界之缘,则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矣。若随众生各界之缘,则是心作众生,是心是众生矣。”可见随的重要。“了此而不念佛者,未之有也,”真的了解这个理论之后而不念佛者,没有那一回事情。祖师说,三藏十二部都包括在一句阿弥陀佛里面,有何根据?根据“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”这两句话,这两句话包尽了大经大论各宗各派最究竟的道理,所以下面一段特别就念佛法门来讲。

念佛一法,乃以如来万德洪名为缘,即此万德洪名,乃如来果地所证之无上觉道,由其以果地觉,为因地心,故得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,如染香人,身有香气,如蜾蠃之祝螟蛉,久则化之,即生作佛,转凡成圣,其功能力用,超过一代时教一切法门之上,以一切法门,皆仗自力,断惑证真,才得了生脱死,念佛法门,自力佛力,二皆具足,故得已断惑业者,速证法身,具足惑业者,带业往生。

念佛法门是用阿弥陀佛万德庄严的洪名为心随之缘,阿弥陀佛的洪名乃是佛证得的无上觉悟之道,佛以所证的“果地觉”为我们的“因地心,我们凡夫拿佛的果地觉安在我们的心里头,作我们最高的一个缘。故得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,这是华严疏钞序的两句话。“因该果海”果有无量无边,而因就包括所有的果;“果彻因源”果彻底是因的根源。这是说因果同时,在华严经说:初发心时即成正觉,一个人初发心时就和佛心一样。所以念佛的人念佛号,我们念佛的心就是因心,念的佛号就是果海,念佛时因果同时,因中就是无上的觉道,因该果海就是如此。所谓果彻因源,如我们往生西方修成佛果后,并非就享受了,还要永久度化众生,不舍弃因地度化众生的事情,普贤菩萨、观世音菩萨都是已成的佛,又回来示现菩萨的身分,永久度化众生,这就是果彻因源。

“如染香人,身有香气”这出自楞严经。染香的人,身上染有香气,念佛的人随着佛的缘,自自然然就有佛的气氛。我们遇见任何事情,只要记住一句佛号,就管用。作梦时见到险恶的境界,若知道念佛,境界立刻就转,梦境如此,在现实社会,如遇到不如意的境界,你心里一提起佛号,境界也立刻就转,所以如染香人,身有香气,这是非常确实的一句话。 如蜾蠃之祝螟蛉,久则化之。这个比喻出自于诗经小雅。蜾蠃与螟蛉的关系,现用科学观察,与诗经所说有出入,我们不必考据,蜾蠃是一种蜂虫,螟蛉是桑树上的一种小虫,蜂把螟蛉取到窝里,祝告桑虫要像蜂,久而久之桑虫即成其子,这表示一种教化的作用,念佛得到佛的气氛,心里气质就跟着变化,“即生作佛,转凡成圣”当生就可以作佛,其他的法门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,念佛人这一生可以带业往生超出六道,往生后无量寿,当生就可以成佛。“其功能力用,超过一代时教一切法门之上。”佛在五时八教所说的其他法门是普通法门,念佛法门超过一切法门之上。“以一切法门,皆仗自力,断惑证真,方得了生脱死。”一般法门都要靠自力,断掉一切烦恼才能证真如本性,才能了脱生死。“念佛法门,自力佛力,二皆具足。”念佛法门用自己的力量,加上佛的力量,佛有何力量?阿弥陀佛发愿,谁念他,他就接引谁往生。“故得已断惑业者,速证法身,具足惑业者,带业往生。”自力佛力具足后,已断惑业者,很快就证得法身。惑业具足,惑是迷惑颠倒,业有善业恶业,我们现在就是具足惑业的凡夫,这么多的惑业没有断怎么办,借着二力带业往生极乐。

其法极其平常,虽愚夫愚妇,亦能得其利益,而复极其玄妙,纵等觉菩萨,不能出其范围。故无一人不堪修,亦无一人不能修。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实为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,因不可以通途教理而为论判也。末法众生,福薄慧浅,障厚业深,不修此法,欲仗自力断惑证真,以了生死,则万难万难。

这个无上的法却极为平常,虽愚夫愚妇,亦得其利益,愚夫愚妇是不识字的人,照着这个方法修也能得利益。“讲到高深处,而复极其玄妙,纵等觉菩萨,不能出其范围。”念佛法门的高深,纵使快成佛的等觉菩萨也不能超出这个法门的范围之外,这就是三根普被,最上等的智慧也了解不了,最下等的人也能照着修,这就是念佛法门特别的地方。“故无一人不堪修,亦无一人不能修”任何人都可以修。这个法门,“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”下手开始念一句佛号,这多么容易,一生即可成佛,这比任何果位都高,用的力量非常少,而得效果非常快速。“实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”实在是释迦佛一代教化中最特别的法门。“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为论判”不能用普通的教理来判定高下,像天台宗、华严宗讲到最高明是圆教,念佛法门其实就是圆教,不管那一根机来修,一开始修就是圆教。

“末法众生,福薄慧浅”现在就是末法时期,现在的众生福报很薄,智慧很浅。障厚业深,障碍很厚,业力很深,不修此法,欲仗自力断惑证真,以了生死,则万难万难。

栖真住持莲仁和尚,有见于此,特于三圣殿,立长年念佛道场,祈余序其意致,以期见闻发心,故为书其大纲如此。

这是一篇序文,所以要说明序文的来历,栖真寺住持名叫莲仁和尚,有见上述念佛法门的道理与殊胜,特别在西方三圣殿建立了长年的念佛道场,祈求我将这个意思叙述出来,希望见到的、听到的都能发心念佛,为了这个原因,所以把这个大的纲要写出。

这一篇序文非常重要,我们 雪公恩师来台中,一开始就是提倡净土念佛法门,几十年来都是一贯的这样讲,莲社到今天还是很纯粹的修念佛法门。 雪公往生至今已有七年多,不管将来外面怎么说,我们根据祖师的开示修持,守住 雪公生前所建立的道风,就能当生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