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人在新年见面,最普通的一句祝贺语,便是“恭喜发财”,但是财有真假之别,如果不知真财,则所谓发财者,那是假发而已。欲知其真,尚须先知其假,然后方能由假入真。
人在世间,必须穿衣、吃饭、住屋。现代人又需各种交通工具,以及日益新颖的娱乐设备。这些都是所需的财物,少则生活困苦,无则不能生存。孔子在陈绝粮,从者病,莫能行。故虽圣贤,也不能无财。然而圣贤志向在道,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决定不求财富享受。其余的人则不然,晋朝石崇与王恺,都是大财主,晋书石崇传说,石崇与王恺以奢靡相尚,王恺以饴澳釜,即是以麦芽糖与米蘗所煎的糖浆洗锅,石崇以蜡代薪,即是以蜜滓当燃料。他们如何穷奢极侈,由此可见一斑。有些人看他们那样富有,不免羡慕,岂知他们所相尚的都是假财,只能资养假有的身体,别无用处,如果以此奢侈自衒,那就显示其内心真实的贫贱。
论语,子路衣敝缊袍,与衣狐貉者立,而不耻,孔子特予赞扬。颜回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,孔子一再称曰贤哉。何以不耻,何以不改其乐,因为心中自有财富,不需以身外之财来衒耀。以佛法而论,自有的财富约有七种,远非一切世俗之财所能比拟。宝积经与涅槃经等都说,信、戒、惭、愧、闻、舍、慧,名为七圣财。这七种都是成佛的资粮,故名圣财,是为真实的财富。
世间一切财物皆有限量,人人求取,未必人人皆能求得,纵然得之,除了生活所需之外,其余多得,未必是福。例如石崇,财产丰积,不知其数,以此傲物,终于召来灭族之祸。当他被孙秀矫诏逮捕时,叹曰:“奴辈利吾家财。”逮捕者曰:“知财致害,何不早散之。”崇遂无言,与其母兄妻子等一同被害。谚语有云:“一家饱暖千家愁”,佛说世财为五家所共有。稍明此理的人,决定不敢多蓄财产,惟有分散,始能转祸为福。战国策记载,冯煖替孟尝君烧债券,买道义,便是明显的例子。大学云:“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”,历代儒者所以贫而乐道富而好施,其故在此。
反观圣财,人人本有,而且没有限量,谁肯向自心开发,谁就能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,愈取用,愈能增进信心智慧,这是修道者所发的财。然而发这种财者,并不是在家袖手谈空,而是必须从事实上用工夫。七圣财无论那一条都要经过事实磨炼,才能得其大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