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/  文章专区  /  佛学  /  二、明伦社刊论文汇集(二)  /  9 正助双修

9 正助双修

鸟有两翼,始能起飞,中药有君臣佐使,始能却病。修道有正行,也必须有助力,否则如单翼之鸟,孤君之药,不能奏功。就以念佛而论,如无助力,那只能散心称名,不能得一心不乱。弥陀经说:“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”,善根是正因,也就是信愿持名,福德是助缘,详说不尽,而以三十七助道品为主。所以,念佛法门必须正助双修,始能成就净业。

极乐世界众鸟演法,犹有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圣道分等,何况在娑婆,怎么能不修这些助道法。极乐世界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,无三恶道,而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,故不需修四念处、四正勤等法,只自五根五力起修即可。但在娑婆,必须修四念处、四正勤,方能恳切念佛。

四正勤,简说即是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四念处,即是观身不净,观受是苦,观心无常,观法无我。念是能观的心智,处是所观的境界。境界太多,约之,不外身受心法四种。人身不论美丑,都有九窍排泄污物,内脏所贮更脏,又有无数微虫寄生体内,至于外面一层皮肤,似乎尚净,但如不常洗脸洗澡,也是恶臭难闻,所以观身不净。人在世间,无论身心,所受皆苦,最显见的有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等八苦,虽然也有不少乐事,例如升官发财,饮食享受,然而,官位愈高,其心愈危,财物愈多,愈有忧患,日夜患得患失,比贫贱更苦,食物纵有山珍海错,如在饱啖之后,强令啖之不已,必然痛苦不堪,以此类推,其他一切乐事,皆可变为苦受,而一切苦事不会变为乐受,所以观受是苦。凡夫之心刹那生灭,所以观心无常。色受想行识五蕴之法无一有我,所以观法无我。时常观想这四种境界,便感娑婆无可留恋,必须厌离。再观极乐,莲华所化之身,究竟清净,所受纯是不思议乐,心则真实常住,五蕴之法自在为我。时常观想这四种境界,便感极乐远非娑婆可比,必须欣往。果然切实的欣厌,则不为这世间五欲六尘所惑,念佛自然得力。再以四正勤修无漏福,使善根福德日益增多,不但自利,并能造福人群。

末法时期,有一类学人,特别强调,行菩萨道,不离世间,要建立人间净土。这个理想虽高,但不是生死凡夫所能为力,必须往生西方净土之后,乘愿再来,或在此方已断见思惑,并断很多尘沙惑,才可以常在世间自觉觉他,未到这种地位,而欲常住五浊恶世,则不但净土建不起来,恐怕自己反为秽土所转,岂不误人而又自误。

一年的光阴又去了,工商各界都要盘算过去,策励将来,但那都是生灭法,修净业者,应当反省过去一年,念佛的工夫如何,能否伏住烦恼,同时深信欣厌二字是念佛的要诀,以此帮助持名,才会与佛号相应,切勿为群言所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