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解行证是学佛的程序。其中的解与行,尤为重要的过程。中部大专学佛青年,本年度演讲比赛,已由明伦社与詹氏基金会联合举办。参加比赛的青年一致认为,必须以佛法净化人心,才能转移社会风气。足见今日知识青年已对佛法生起信心,这是可喜的现象。但如何进一步的求其解与行,尚须青年同道再加努力。
解是解理。佛法的道理至高无上,一切问题都可在佛理中求得圆满的答案,而佛理都载在经典之中,所以,解理不可不研究佛经。但佛经含义无穷。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,九十日始讲完一个妙字。华严经所说义理,一开演就是十义,以表十无尽藏。短短的一部阿弥陀经,有些人认为易读易解,岂知千经万论处处向此经指归。由此可知,研读佛经谈何容易。虽然如此,经中的佛理不能不探求。一般人登山探险,犹须有人作向导,佛经就是智慧的高山,没有向导,何能深入。所以,吾人学佛必须善知识讲解与指点。但在末法时期,善知识并非易得,这要吾人诚心求之。求得之后,切勿远离。
行是行持。学佛只解而不行,犹如说食数宝,不得实益。中国大乘佛法,普通分为八宗,四宗偏重解理,四宗偏重行持。在偏重行持的四宗中,现在比较通行的是禅宗与净土宗。禅宗必须参禅,其主要精神是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。但如不是上智之人,很难成功。净土宗主要修法是信愿念佛,念到一心不乱,就能断惑,或者未能断惑,而能将惑伏之不起,则能带业往生极乐世界;一经往生,就能见佛闻法,不愁不能见性成佛,所以,净土宗虽下愚之人也能学。但净宗的道理,唯佛与佛乃能究尽,彻悟禅师曾说:“一句弥陀是无上禅”。他举观经两句话:“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”与禅宗的“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”比起来,尤为直截痛快。他认为禅宗的“见性”很难,而净宗的“作佛”比较容易。所谓见性,是要“离心意识,灵光迸露”,所以很难。所谓作佛,就是持佛名号,或者观想佛的依正庄严,所以比较容易。他又举经文证明:“汝等心想佛时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。”所以,想念于佛,就是作佛。净宗的作佛与禅宗的成佛,理无二致,而两者的难易却大相悬殊,所以,他说一句弥陀是无上禅。上述都是修持的正行,此外,无论修那一种法门,都要有助行,不然就有很多业障,使正行提不起来。所谓助行,就是历代祖师常说的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”
解理是为行持,行持是为证果,要求证果,则无论解行,都需要居心诚敬。儒经礼记中庸篇说“诚则明”,曲礼说“毋不敬”。学佛而能居心诚敬,则在求解时,不自以为是,而能明达佛理,在行持时,不伪饰,不亵慢,而能感应道交。所以,印光祖师说:“入道多门,唯人志趣,了无一定之法。其一定者,曰诚曰恭敬。此二事,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,皆不能易也。”祖师又说:“诚与恭敬,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的极妙秘诀,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。”
诚敬二字,人人看得很平常,何以祖师说是超凡入圣的极妙秘诀,须知妙诀就在平常之中。吾人若依照祖师训示,见佛像,即作真佛想,见佛经祖语,即作佛祖面命自己想,必恭必敬,无怠无忽,于是,佛祖就在眼前,大善知识就来护念,解理行持,何患不能成就。此理不经祖师点破,谁能了解,这就是秘诀。今日大专学佛青年,有很多龙象之材,甚愿敬奉祖师之训,自行化他,则诸佛欢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