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/  文章专区  /  诗学  /  四、述学讲演集  /  15 孔上公歌乐山猗兰别墅寄兴

15 孔上公歌乐山猗兰别墅寄兴

各位同学:

这次讲座,选了几首雪庐老人的诗作向大家讲述。先看第一首──〈孔上公歌乐山猗兰别墅寄兴〉:

翠屏掩映锁秋晖,静里常关松下扉;

栏外紫霞随涧落,窗中黄叶共云飞;

晴江一曲天边尽,烟障千重雨后微;

西蜀南阳同不陋,春风从此长芳菲。

这是一首七言律诗,七言是一句七个字,律诗一共有八句,分成四副对联,四联就是起承转合。开头两句叫“起联”(开头),第三、四句叫做“颔(脖子)联”,第五、六句则是“胫(从膝盖到脚跟的部分)联”,最后两句则是“结(结论)联”。先解释“诗题”。

 

诗题

孔上公就是孔德成先生,他是孔夫子的后代,已经在去年(九十七年)过世了。我们的国家从过去皇帝的时代一直到民国,都称孔夫子为“至圣先师”,而在民国时代,这位奉祀官就是代表孔夫子。国家设立奉祀官,奉祀官有办公的地方,就是奉祀官府,我们的老师雪庐老人就在奉祀官府里担任主任秘书,所以和孔上公的关系非常深厚。由诗题看来,可知雪庐老人与奉祀官不但是部属与长官的关系,实际说来还是朋友关系。雪庐老人的年龄其实比奉祀官大很多,在中国对日本抗战的时候,他就跟奉祀官一同随着国民政府从南京迁都到四川的重庆,不过,奉祀官府不在重庆市,而在重庆郊区一座名叫“歌乐山”的山上,歌乐山的景致如何?在这首诗里便有清楚的叙述。

猗兰别墅,奉祀官府就设在里头。为何名为“别墅”呢?表示这不是他本来居住的地方,而是抗战的时候,临时设在那里的。“猗兰”是专有名词,“猗”是茂盛的样子,“兰”就是兰花。“寄兴”,意指全诗表面虽描写歌乐山的猗兰别墅,实则还有絃外之音。

 

翠屏掩映锁秋晖  静里常关松下扉

歌乐山属于重庆市,但是不在城里,而是在市郊,它位于长江岸上,海拔颇高。这两句是描写山上的大环境。

“翠”是青色,“屏”是一般家里用的屏风,“翠屏”是形容四面青翠的山,它们围绕着歌乐山以及重庆市,好像屏风一样。在这个翠屏当中是什么呢?没有别的,只有秋天的太阳。“锁”是闭锁的意思,形容秋天的太阳被那些青翠的山峰锁在那里。你看看这环境,所见不过是秋天的太阳而已,古诗里面讲“空山”,这里不这样讲,只讲“翠屏掩映锁秋晖”,以此形容人烟稀少。

“静里常关松下扉”,这就指到猗兰别墅了。“静”字从哪来啊?因为翠屏当中锁住的只有秋天的太阳,没有风景区的众多游客,所以一切安静。“静里”就是指住在猗兰别墅的人,他在这样安静的环境里,“常关松下扉”。由于没有访客,住在猗兰别墅里的人,便常常关起门来了。门在哪里?别墅在哪里?在“松下”。松树跟一般树木不同,一般的树到了秋天叶子就落了,松树虽也落叶子,但是它随时长,冬天也不例外,所以它是常绿的树。古时候读书人常赞叹松树和柏树“长青”,若以此形容修道人的心志,则表示他坚定不移,不会被外在的时代、环境所影响,所以“松”的涵义很多。

 

栏外紫霞随涧落  窗中黄叶共云飞

“栏外”,就是猗兰别墅的栏杆之外。“紫霞”,一方面是指古时候神仙居处之名(紫霞洞),一方面则是形容太阳在傍晚要下山的时候,把天边云彩染成紫色的风景(古人曰“夕阳凝紫”)。“随涧落”,随着歌乐山中的流水(涧水),流落到长江里。天上的紫霞随着涧水而落,这个景色是多么美好啊!
“窗中黄叶共云飞”。窗牖没有关上,因此秋天许多树的落叶,就随风(云气)飞到窗中来了。黄叶跟云气怎么到窗中来的呢?因为有风。但此处不写风,只用一个“飞”字,这就让屋子有了隐士居所的境界与色彩,与普通人家的房屋不同,同时也和前句的“紫霞”(神仙所居)相照应了。

 

晴江一曲天边尽  烟嶂千重雨后微

“晴江”,指嘉陵江和长江。为什么称为“晴江”?这表示天晴的时候才看得清楚,如果是下雨或阴天,四川山上多雾,就看不远了。“一曲”,表示两道江汇合到重庆市来,向东边流过长江三峡,然后到湖北。江一曲,风景就不是那么直,就有很多面向了。“天边尽”,这一道江到了重庆以及歌乐山下,绕了这么一大弯,流到了远处,远到什么地方呢?到了天边。居住在猗兰别墅的孔上公以及雪庐老人,他们在上面看,看江从近处流到远处,远到自己眼睛看到山衬著天边才尽。

“嶂”是形容山很高,而且很险、很陡。高山上有浓厚的烟雾,故称“烟嶂”。“千重”,指一重一重的山,这里用“千”字代表很多。“雨后微”,“微”是什么呢?微是“翠微”。下雨之后,雨一下把千重山中的云烟驱散了,从近处看视觉相当清楚,但越往远处就看得越微邈了,像是一幅青(翠)色的山水画。

 

西蜀南阳同不陋  春风从此长芳菲

“西蜀南阳”出于刘禹锡的〈陋室铭〉:“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”。“南阳”,位于现在湖北襄阳县附近,当初诸葛亮就在那里结草庐隐居。后来刘备三顾茅庐,请他出来帮忙建立蜀家的天下,刘备死后,诸葛亮又继续辅助刘备的儿子跟曹操对抗,这是大家都熟知的史事。“西蜀”,指的是西汉大儒扬雄在四川建的一个亭,因扬雄字子云,故名“子云亭”。扬子云著作不少,《太玄经》就是在子云亭里写成的。这两位高人,一位住在南阳草庐里,后来做了刘备的大臣,出将入相,一位在子云亭里,撰写了不朽的著作,他们都不是普通人,故云“同不陋”,都不是卑陋之人。这两位高人的居所虽然外表简陋,但因其道德高尚,故房子“陋而不陋”,雪庐老人在此乃以刘禹锡〈陋室铭〉里所举的这两位贤人做比,说明所居的猗兰别墅亦是不陋。

前面写远山到近处(歌乐山)的环境,再讲到建筑物,再讲到长江,再推开至雨后千重山的景象,有这样好的环境,树木花草当然都不是普通的,所以最后一句说“春风从此长芳菲”。上一句拿两位贤人比在猗兰别墅里居住的人,说明西蜀南阳不陋,住在别墅的人也不陋。这一句再推到无情的草木上去,表示有这样好的环境,再加上不是普通人居住在这里,当然长出一切的草木(芳菲),都具有祥瑞之相了。

 

全诗文法

起联第一句,描写远处的自然环境,包括地上的高山、天上的太阳。第二句就落到猗兰别墅,猗兰别墅还是环境,只是里面有人就是了,所以这一联是从大环境写到小环境。第二联诗人借着古代仙家及隐士的居所,来形容自己目前的居处,居所就在自然环境之中,所以这一联是承接第二句“静里常关松下扉”而来。

第三联“晴江一曲天边尽,烟嶂千重雨后微”,是承接第一句“翠屏掩映锁秋晖”。这一联有天空,有天空落下的雨,有烟嶂,也是把天地包容在里面,照应了开头第一句。最后一联使用“比体”,是照应“常关松下扉”,以及第三联的“紫霞洞”、“黄叶飞”,表示这里居住的是这样的人(仙人、隐士)。末句“春风从此长芳菲”,把前面的一切景物全部融合在一起,此外还有“寄兴”,在哪里呢?就在“长芳菲”上面。

孔奉祀官府,是代表孔夫子,也代表儒家的学术文化。“长芳菲”意思在于,现在虽然是抗战期间,国难当头的时候,大家流亡逃难到这里,但是将来国家的一切问题,必得从文化着手进行解决,特别是寄望于儒家之道。“长芳菲”讲的正是这个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