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/  文章专区  /  诗学  /  四、述学讲演集  /  12 晴宵仰观

12 晴宵仰观

各位同学们:今天跟各位一起来研读雪庐老人的诗。因为他老人家的诗作很多,这里只选几首出来,跟大家一同研究。

晴宵仰观

第一首是〈晴宵仰观〉:

万古诗中画,青天漾白云;

虚生吴道子,不羡鲍参军;

海岳纵横变,璿玑灿烂文;

绳牀运心笔,十刹邈无垠。

诗题“晴宵仰观”,意指没有雨的晴天晚间,仰望天空时的所见所感。

 

读解诗义

首联云:“万古诗中画,青天漾白云”,要明白第一句之意,得先看第二句。“青天”就是没有下雨,空中一片青蓝色,而在一片青蓝色的天空里面,“漾白云”,“漾”是荡漾,好像海水里面有来往的船只在那儿荡漾,但这里指的是白云的浮动。这是什么境界啊?这是一首诗啊!不但是一首诗,而且诗中还有画。唐朝诗人王维,既会写诗也会作画,宋朝苏东坡称赞他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,“万古诗中画”就是取他的意思。

雪庐老人看到“青天漾白云”的时候,就觉得这是一首诗、一幅画,因为他是诗人,作诗要找境界,找诗的景致,而这诗画一般的“青天白云”,就是整首诗的“地基”。

第二副联子(颔联)是接着第一副联而来的,前面是“起”,这里是“承”。诗曰:“虚生吴道子,不羡鲍参军”。吴道子是唐朝非常著名的画家,他曾经画过四川的山水,三百里的山水,一天的工夫就画好。此外,也曾在一个寺庙里,画了“地狱变相图”,都是非常有名的。世称“画圣”的吴道子,能画“地狱变相图”,也能画四川的百里山水。可是像“青天白云”这种画,雪庐老人却认为他画不出来,因为画不出来,故云“虚生”,意即世人所谓“画圣”是空有的。

“不羡鲍参军”,这是在画家之外,再提一位诗人。“鲍参军”,是指南北朝时代的诗人鲍照,由于他担任过“参军”一职(等于现代军队中的参谋长),故世称“鲍参军”。他的古体诗在六朝时代非常杰出,杜工部就曾经称赞他的诗作得非常“俊逸”。“俊逸”二字,本是杜工部用来赞美李太白诗作的,形容他的诗像鲍参军那样俊逸,可见鲍参军诗作的优异。可是,如果要他把“青天白云”这“万古诗中画”的意境表达出来,他恐怕也办不到,故云“不羡”。

此联即借由古代两位杰出的画家和诗人,来烘托“万古诗中画”的难以展现。

这“万古诗中画”,既然吴道子画不出来,鲍参军也作不出诗来,那它究竟是什么样子?下面第三联一“转”,雪庐老人自己说个相似的境界,诗云:“海岳纵横变,璿玑灿烂文”。“海岳纵横变”,意指云在天空里不停地变化,现出高山、大海的样子。大海就是青天,而山岳就是白云现出来的。“纵横变”,“纵横”就是东西南北四方,四面八方的海岳都在那儿变动,哪个画家能够画得出来呢?

“璿玑灿烂文”,“璿玑”本是北斗七星中的两颗星,这里泛指满天的星辰。“灿烂文”,天空中灿烂的星辰,不论东方或西方的天文学家,都为他们标上许多名称,用这些名称来指定满天星斗,所以分布在天空中数不尽的星星,就像是灿烂的文章。

“海岳纵横变”是画,“璿玑灿烂文”是诗,两句合起来就是“诗中画”,都在这个青天之中显示出来,这就照应到开头那一副联子,也照映到诗的题目〈晴宵仰观〉了。

试问“仰观”要做什么呢?要找灵感、题材作诗啊!故诗云:“绳牀运心笔,十刹邈无垠”。“运心笔”,表示描写的对象不是普通的笔能够写得出来,“海岳纵横变,璿玑灿烂文”,一般的笔追不到,只有用“心”,因为佛家说“万法唯心”。“绳牀”,不是睡觉的?,而是相当于现在的座椅。中国古时候是席地而坐,没有凳子、椅子,铺一个席子,两膝跪下来,两条腿撑在后面,就坐在腿上。到后来有“绳牀”,它原名叫“胡牀”,是胡人传过来的,类似我们现在那种折合式的椅子。

坐在交椅上仰观、运心笔,用自己的心志才能统贯青天白云,才能把“万古诗中画,青天漾白云”写出来。“十刹邈无垠”,以佛法来说,每一尊佛教化的范围就是一个刹土,一个大千世界,所以“十刹”就是十方的大千世界。“邈无垠”,“邈”是既深且远之意,深远到“无垠”,就表示无止尽,没有界限。
所以雪公运心笔来作诗的时候,观察到十刹无垠,无穷无尽的世界,哪一部佛经讲无穷无尽的世界呢?《华严经》讲的世界,重重无尽,这首诗就表示那个意思,亦即借着“晴宵仰观”,教我们明了“华藏世界”。佛讲《华严经》是教人要心胸开阔,因为心量有多大,开发出来的智慧就有多大。诗人所表现的,跟佛法是一致的。

 

文法探讨

这首诗的文法,乃以“起承转合”互相照应。开头“万古诗中画”,说的是青天白云。第二联则就这个诗画整体来讲,没有人作得出这首诗,没有人画得出这幅画,这还是赞美青天白云。第三联中,“海岳”是讲画,“璿玑”是讲诗,也是把前面的联子照应上,与前面没有脱节。

最后归结到作诗,也发挥诗人的心胸,因为诗人自己有这个心胸,他才说得出“运心笔”,心笔一运的时候,整个十法界都在这“晴宵仰观”之中。最后的境界,是重重无尽的世界。在重重无尽的世界里,万事万物皆非生灭无常,而是无尽的变化,每一变化,就是一首诗、一幅画。学佛学儒学诗,皆能仰观这世界,但必须放弃凡情俗见,开放自己的心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