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/  文章专区  /  诗学  /  四、述学讲演集  /  8 悔二首

8 悔二首

悔二首(之一)

下面要介绍的是两首绝句,这是雪公早年(四十岁以前)作的,题目叫〈悔〉。先说明作诗的背景。

当时雪公在内地,看见国内各地方有军阀割据,外面则有日本人虎视眈眈要来侵略。各省各地方的军阀,有的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,跟日本人勾结,作汉奸。雪公看不过,也没办法,向政府建议吗?也无能为力。这两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,因此有一点火气,不像前面两首看不出来。先看第一首:

人事天心两不知,迂论深悔刺当时。

群山孰是中流柱,尔纵贪瞋我亦痴。

“人事天心两不知”。“人事”,当时那种乱世,都是你争我夺,各地方争地盘,一个省就像一个国家,彼此不能合作。“天心”,即“天道”,典出《尚书》。“天心”有几种讲法,一个是“上帝的心”,一个叫做“天理”,“天理”就是“因果”。当时的那些军阀,不仅不知“人事”,也不知“天心”(因果报应),所以才会胡作妄为。那时候,学术界也主张全盘西化,对佛家说的因果、儒家说的天命,一概反对,所以也不知“天心”。

“迂论深悔刺当时”。“迂论”,是诗人说自己的言论迂阔。作出来的诗还要“刺”(讽刺),刺当时的日本人、军阀,以及学术界的人。

雪公当时作的诗,讽刺的作品不少,但是到后来“悔”了,为什么?因为没用。为什么呢?“人事”、“天心”他们都不知道,“刺”他们怎么会有感觉呢!意即你作出来的诗,他们根本看不懂。

“群山孰是中流柱”,这是“比喻”之词。意指当时那些占山为王的军阀,谁能作中流砥柱,抵抗日本人的侵略啊?此外,这句话也在诘问:谁能将中国文化阻挡起来,叫人家不要破坏啊?要想保护中华文化,保护中国的伦常道德,不要被西化的洪水冲垮,有一个中流砥柱就行,但是,谁能肩负这个重任呢?

“尔纵贪瞋我亦痴”。那些军阀都是“贪瞋”,都是自私自利,惹火了他,他是杀人不眨眼的。何况他们勾结日本人来侵略,而且彼此互相争夺。“我亦痴”。诗人说:我不懂你们啊!对于“人事”、“天心”我也都不知道,我也是痴啊!这是〈悔〉这组诗的第一首,雪公慨叹,诗作出来没人懂,讥刺也无法发挥作用。

 

悔二首(之二)

接着看第二首:

青莲花下礼空王,呵壁怀沙枉自伤。

热泪从今归净海,教他有力载慈航。

“青莲花下礼空王”。莲花之中,青色莲花最好,代表佛的眼睛(佛是“绀目”)。“空王”,是佛的名号之一。

“呵壁怀沙枉自伤”。“呵壁”,有一段典故。战国时代,屈原是楚国大夫,本来楚怀王非常信任他,后来上官大夫在楚怀王面前进谗言,说屈原这个人不行,他完全是在表扬自己,把君主的功劳完全夺去了,将来楚国人恐怕只知道有屈原,不知道有君主。这一说,楚怀王相信了,于是把屈原疏远,最后屈原跑到湖南的地方,投汨罗江死了。在他死之前,作了〈天问〉和〈离骚〉。〈天问〉是什么呢?楚国有很多的宗庙,庙壁上面画有很多神像、山水图像,屈原就把〈天问〉的辞写在庙里的墙壁上,质问苍天,发泄自己怨气。所以,“呵壁”就是指屈原把〈天问〉写在壁上来问天、呵斥。

“怀沙”,是指屈原作的〈怀沙〉篇,这也是他投汨罗江之前所写的。所以,这里讲“呵壁怀沙枉自伤”,就是诗人拿屈原忠君爱国的一片心思,最后落得投江而死的悲剧来自况。“枉自伤”,冤枉,没有用处,这就是诗人比喻自己。意即过去作过那么多诗,为了就是爱护国家,希望国家不要四分五裂,不要受外国人的侵略、欺侮,但是徒劳无功。

“热泪从今归净海,教他有力载慈航”。这两句是对首句的照应。“热泪”,因爱国而流下的热泪。“归净海”,从今以后不要像屈原那样了,要把流的热泪归到清净的大海。这个大海不是普通的海,是净土宗的净海。将热泪汇归净海做什么用呢?“教他有力载慈航”。把热泪化成净海,让热泪的海水来承载慈航,接引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。

 

诗言志

中国讲作诗,最高的原则就是要表现自己的志愿,即“诗言志”。作诗不管用“比体”、“赋体”、“兴体”,主旨都是要“言志”,把心里的志愿表达出来。

这两首联章诗,前面一首纯粹是讲“懊悔”,懊悔什么?懊悔原来作那么多诗,讥刺当时那些人事,但那些贪瞋之人,他不懂道理,再怎么讥刺也没有用处。不过,诗人一想,自己也很痴,对那些贪瞋的人,当面骂他都无效了,还用诗讥刺,真是太痴傻了。

第二首是拿出办法来了,就是礼“空王”(学佛),不但学普通法门,还学特别法门(净土法门)。雪公的诗,每一首都有道,这两首诗拿佛法来对照,不正是“苦集灭道”吗?

因为时间的关系,后面这三首讲得不够详细,但主要的意思是讲出来了。请各位自己私下多念、多吟唱。(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