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/  文章专区  /  儒学  /  七、述学演讲集  /  3 舍已为人

3 舍已为人

舍已为人(上)

前言

定期研习儒佛教典的同学们,平时累积许多修学疑惑,一直难以释怀,唯恐障碍修学,于丁亥年岁末,祈请徐老师自民慈悲移驾莲社寄沤轩,为同学释疑解惑。老师畅谈在雪公座下的亲炙心得,并针对同学所提问题,一一解析,于儒佛大道学习甚有助益,兹以问答方式整理成篇,披露刊出。发前人所未发问:雪公老师在台中传授儒学佛法,大概情形是如何?

老师:雪公在民国三十八年到台湾来,开始就在台中,一直到往生,始终在台中,莲社是最初建立的道场。一开始一方面弘扬儒家学术,一方面弘扬佛法;在佛法传授净土宗持名念佛法门,但在教理研究方面,大乘经典都讲过。儒学方面,《论语》讲了好几遍,其他经典也选讲过,以《礼记》讲得最多,〈大学〉〈中庸〉〈月令〉〈曲礼〉或全讲,或选讲。论语班是老人家在晚年成立的,成立第一期、第二期,到了第三期没有完成,老人家就往生了。这是弘扬佛法与儒学的大概。

最重要的是在末法时代,邪知邪见的人很多,处处想破坏正法,甚至有佛门中人想把净土宗变成普通法门。记得在老师晚年,有一位学密宗的陈老居士从美国回来,说净土宗没有“带业往生”这句话,当时学净土者迷惑了,若没有根据,那怎么学?雪公老师于是在元旦开示时,连续讲了好几次,把外面不正确的说法破除掉。

再讲到儒家经典,基本的学术思想是与佛法一致,儒家的基本思想是讲人人都有本性,而佛法说人人都有真如本性,说法不同、用字不同而已;孔夫子在《易经》里说太极,太极就是我们的本性。

讲到《论语》,在成立论语班后,每一章讲到重要时,都列出讲义。过去注解没有说过,没有办法解决的,例如:“志于道、据于德、依于仁、游于艺”,古人注解虽然很多,但是雪公列出二张讲表,解释得非常详明。而且这四句话就是儒家的学说,从本体起现象而发生作用,全部包含在内。这四句话不但是《论语》可以包含在里面,五经都可以用这四句话来看,那些是体,那些是相,而发生什么作用。

孔子讲“性相近,习相远”,孟子是亚圣讲“性善”,荀子讲“性恶”,到了汉朝扬雄讲“善恶相混”。诸位研究学术思想史就知道,这是中国文化基本的问题,要认识清楚。孟子、荀子、扬子三位是大儒,讲得不一致,没有确定的定义。历代研究儒学者,讲中国的思想,以《宋儒学案》解释本体学说,名字很多,研究者如堕五里雾中,不得要领。到清朝研究者还是超不出宋明理学,研究本性也超不出孟、荀、扬三家,这基本的本性问题,清朝也有研究得很深入,知见很正者,如:康有为讲得很正确,但就研究学术理则来看,一般学术界不同意,因为是站在佛家立场。

雪公在讲“性相近,习相远”时,有一篇短短的讲义,文字不多,从体相用三部分来解释性。一般学术界认为体相用是佛家的讲法,不承认;但是雪公找出根据,《易经》就是讲体相用。太极就是本体,寂然不动。相是由太极起了阴阳两仪,或说阴阳二气。若用符号来讲,阴阳二画,开天辟地,产生相,依宋儒讲法,阴阳两仪合起来有四相,四相各加一画便有八卦,八卦重叠,便为六十四卦。每一卦、每一爻一动的话,就含有各种相,千变万化,卦爻变动就是用。研究《周易》,每占一卦,就有体相用。本体,寂然不动,照而常寂,寂而常照,佛法天台宗藉用“寂照”这二字讲实相,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。可见中华文化有讲体、相、用,在雪公之前没人找出来,雪公老人家从《易经》找出来以后,解释“性相近,习相远”,问题就解决了。

性从本体上来讲是空空洞洞。性空相有,体与相二者是善是恶?善恶都没有,《六祖坛经》慧能大师讲,不思善不思恶,才能悟到本性。若在善恶上面打转是悟不到本性。雪公说,体相都没有善恶,讲到用处才有善恶。

孟夫子讲性善是在用上讲,可惜没解释清楚。孟子慈悲,教人从善方面去学;荀子讲性恶就有很多流弊,教出的学生在战国时代形成法家;汉朝扬子善恶混著讲。吾人有分别的心识,第七识、第六识有善恶,第八识无记没有善恶。雪公认为讲到﹂用﹁才有善恶,这讲得多么清楚。

研究儒家经典也是要大开圆解,与佛家参禅不同,禅宗是要参究,不研经典。《论语》章句经文都要明了,否则遇到其他意思不同、名字不同就不能通。儒家五经,文字上有很多讲法,但只要把本性明了,就能贯串。孔子有在“相”上讲,有在“用”上讲,有在“体”上讲,看孔子是从那一方面来讲,研究《论语》知道这方法,就通了,研究其他经典也是用这方法。

雪公在儒学讲的都是发前人所未发,各位幸运可以得到传授,特别是在《论语》。

 

关怀天下的学养

问:大陆在世界广设孔子学院,吾人在儒学经典方面,应如何修学?

老师:大陆在世界各地成立孔子学院,在大陆内地也成立许多孔子学会,有些公家也成立,私人也成立;《联合报》前几日也有文章报导,四川成立私塾,教授传统的经典文化。

毛泽东时代批孔扬秦,反对孔子,然而现在不反对,民间私塾也认可了,将来传统儒家学术也会被承认学位等级,未来趋势是这样。大陆经过十年文革,佛家儒家的文化被破坏很多,七十岁以下的人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,五十岁以下是完全不知了,七十以上才了解一些。大陆现在也把《四库全书》用照相方法印出来,从这些现象看是鼓励中国传统文化。但懂得中国文化的人才,很难找,能讲四书五经者很少,我们可想而知,培养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才非常重要。

学儒家就是要学孔子,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。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,普遍平等教化众生,孔夫子也是有教无类,没有国家限制,周游列国,推行他的道。就举“楚王失弓”的例子说,楚王遗失一把弓,臣子要赶快找回弓,楚王说:“楚弓楚得”。孔子听说后说:“人弓人得”。由此可知孔夫子的心胸是关怀天下。世界那一国家人民捡到楚王之弓都是一样。吾人学《论语》要有开放的心灵,与孔子一样,放开心来研究。

《论语》中有的讲体,有的讲相,有的讲用,根据这三个方法来研究,一定能够触类旁通。而最重要的是“修持一定要配合理论”,修持做不到的话,理论是讲不通。中国文化贵在知行,真知须由力行中来,没有力行,知的不究竟,所以研究《论语》要真知力行。

我们在这时代,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台湾,我们生在台湾,看台湾目前现象,人们的苦,不是政治力量可以解决,而是要从学术文化上来解决。一是用佛法,一是用儒学。从儒学来说,一方面要实践力行,一方面自己理路先要贯通才能说服大众,讲出来的学术思想别人才相信;说出来也要做得到,人家才能够相信。如果做不到,人家就不相信。

佛法不可思议,儒家学术也是不可思议。在这动乱痛苦的时代,想想古时候的寒儒们,我们现在虽不富足,但衣食住行不缺乏。可是台湾没钱的人也很多,有人缴不起学费,财团一败涂地的也有,我们要关怀他们。我们要从本身来转变,各别的业一定可以转,有功夫的话,共业也可转。今日之下,爱护台湾就要从这里好好下功夫。

 

 

舍己为人(下)

学问成立学以贯通

问:孔子十五志于学,三十而立,孔子如何能在短短十五年就能“而立”?

老师:孔子十五岁志于学,那时候的制度是十五岁读大学,学先王之道,经过十五年到三十岁而立。立是学术立得住,成立了。学术能成立是不容易的事,我们研究学术,自己研究好像明白,人家一问我们就没办法解答,这就是学术不成立。若学术成立了则学以贯通,可以解答人家的问题。孔子圣人要十五年的时间才立得住。

孔子讲天命,天命就是因果。佛法讲因果必须讲三世,不讲三世因果,人与人之间很多问题没办法解决。孔子把自己求学过程说出来,也是教化他的学生要好好用功,孔子三十岁才能成立,而一般人更需要努力,在学术上要能真正成立,何止十五年?

孔子有好多地方是超乎常人的知见与发明,乃过去世学成功,这一世表现出来给大家看。从志于学到而立,孔子对任何学说问题,都可以答复。从这标准看我们自己,人家问问题,不见得可以回答。例如有人问:孔子是君权思想,不合乎民主,因为孔子说: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”,你要如何回答?你必得深入研究,学有所成。若学术成立就是大开圆解,大开圆解后自己才做得到,做得到才解答出来。

现在社会上很多有学术地位者,无论是科学或哲学者,其学科造诣很深,但都是根据现代的功利主义,从功利思想来研究中国文化。中国文化绝对不是讲功利主义,是讲究仁义道德。仁义道德是为人,孔子讲礼,礼最重要是礼让、恭敬,说到最彻底是破除我执、法执。从这层意义来向一般民众讲,多不了解,留学回来的博士也觉得格格不入。礼讲究让,争财产就是不讲让,一般人不明白,认为“让”行不通。

孔子讲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”,例如“礼”、“乐”都不容易学。何以礼让恭敬得彻底就能破除我法二执,而成佛成圣?这个道理,不可能一讲就使人知之。但可以浅近易行的礼让恭敬教人由之而行。行得一分,便能知得一分。由行而知才是真知。真知才是真实的学术,有这实学,才是而立。

 

悲心里有轻松愉快

问:时值末法,斗诤坚固,置身其中令人深受其苦,吾人应如何自处?

老师:我们学孔子,学释迦牟尼佛,起心动念就是要为天下苍生。身为台湾人,不仅关心台湾的事,世界各国我们都关心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,轰炸伊拉克、阿富汗,有良知良能者,心中都感到非常悲苦。那些人不都跟我们一样好生恶死吗?不必想自己,起心动念要关怀天下人。只要心心念念关心天下人,能量就放出来,小则可转变自己的处境,再扩展出来可以转大的环境,转变台湾的环境,转变两岸的环境,转全世界的环境。只要大家发这个心,就有不可思议的力量。

世间多灾多难,固然要有怜悯心,但要从学术思想来解决。毫无知识、无能力的痛苦是真痛苦,我们学儒家、佛法,明了这一切道理,就有办法来解决。虽然有悲心,但心情是轻松的、愉快的。

 

舍己为人伏住烦恼

问:为佛弟子,应如何规画人生,使自己往生有把握?

老师:吾人为佛弟子,今日之下学普通法门虽然好,也需要研究普通法门经典,但是必须归入念佛法门,而且要发愿一定要在今生往生极乐世界,信愿行具足。

雪公传授净土法门给我们,我们一定要学,这样学才有把握往生。

雪公在讲经道场或讲儒家经典时曾说:“我的念佛与大家不一样。”当时不好意思问如何不一样,他老人家是用行动上来示范。雪公在台中创立了四大机构,另有很多布教所等念佛道场。雪公他老人家从抗战开始,到四川、南京,然后回家一次,再回南京,于民国三十八年到台湾来。初来台时,他老人家住在朱斐居士家,后来住在正气街一间矮小的房子,取名为“寄沤轩”,屋内布置简朴,生活简单,任孔奉祀官府主任秘书,为简任职等,职位高,薪水不薄,但都拿出来建筑机构。

所以雪公念佛如何与别人不一样?他念佛处处舍己为人,不为自己,只为别人,不为自己生活计画,不为自己做种种打算。创立联体机构时,初任董事长,随即交棒,处处为人,不为自己。

我们在平时一切都要舍己为人,才伏得住烦恼。必须平时伏得住贪瞋痴慢疑烦恼,才不会与人结怨,到临命终时才能无罣碍,才有保障能够往生。平常不能舍己为人,还有贪瞋痴慢疑烦恼起现行,平常伏不住,到临命终往生就有困难。临命终时固然有人助念,但“助”是帮助,还是要以自己为主。

规划人生时,在世间事业上,自己与家人能温饱,衣食住行基础生活可以维持后,就全心全力舍己为人。舍己为人,也不是就将家里资产全布施出去,全部做慈善功德,来日方长,要量力而为救济贫穷。最重要的是要学儒家的礼,处处让人,凡是遇到有利害冲突的地方,放弃、让人、成全人家。这样做的话,礼让人家,恭敬人家,可以伏住自己的惑,平常伏得住惑,临命终时怨亲债主怎么会来?若来了,你也可以一起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。

 

将事业目的辐射出去

问:同学应如何护持雪公创办的道场?

老师:雪公创办道场,每个道场各有特性。雪公最主要有两大事业,一个是研究佛法,一个是研究儒家经典,都是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放生、慈善事业等,也是归向往生。在莲社,在图书馆传播佛法、儒家文化,在育幼院安置孤儿,在仁爱之家设医院,附设安老所、疗养中心,各有各的特性。以我们的能力,除了维护雪公的道场外,还要把雪公的事业目的发扬光大。

各位研究《论语》,将来《论语》研究好了,能去各地讲学最好。如限于种种条件不能亲自去讲学,也可以借着科技卫星等传播方法,将雪公创立的这些道场辐射出去,这才是真正的维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