莲社董事长、社长,各位莲友大德:
莲社助念团今日在莲社聚会,有关助念之事,助念团已有详细规定及注意事项,我学人在此与各位谈话之前,想起雪庐老人在往生之际,最后开示:“一心念佛”。现在就依雪公此一开示,提出以下数言,与各位共勉。
贵在平常练习
我们助念团莲友,遇到机缘前往助念时,最重要的,就是要“一心念佛”。简言之,一心念佛,就是不夹杂任何其他的念头,只有一句“阿弥陀佛”。根据印光大师所云:“念佛之时,念从心起,声从口出,音从耳入,心口念得清清楚楚,耳根听得清清楚楚,如是摄心,妄念自息矣。”心、口、耳除了一句佛号之外,无任何杂念,此即一心念佛。
念佛的学人,平常就要如此念,念成“一心不乱”,即是证果,例如断见思惑,即证阿罗汉果,乃至进一步能断尘沙惑、无明惑,道业就真正成就了。但在末法时期,证果实在太难。纵然断见思、尘沙、无明,未证佛果,仍须发愿往生极乐,以求当生成就。愿生极乐,平时即须如此练习一心念佛。自己每日早、晚课,乃至在道场共修念佛,皆要如此练习。唯有如此练之有素,正式为人助念时,才能帮助往生者去除障碍,提起正念。
过去有些老莲友,平日念佛工夫还不错,但在临命终时,或因为家属不信佛,或因本人尚有些事情未能放下,而产生障碍。我们发心去助念,就要助他提起正念,正念即是净念,净念乃本性所起之念,净念一起则杂念不生,即能排除障碍。往生必须感应,助念者一心念佛,可助临终者提起净念,即能感应阿弥陀佛前来接引往生极乐。此即众生有感,弥陀有应之感应道交。
由此可知,助念时,一心念佛,是给往生者最有力的帮助。但一心念佛,并非易事,必须平常勤加练习。有些莲友虽也念佛,也知道阿弥陀佛乃万德万能,但遇到家人、亲友、或自己事业上的烦恼之事,佛号即念不下去了,如此怎能得一心?要得一心,就要在日用寻常中,烦恼起时,随即提起佛号。如果提起佛号,仍然压不住烦恼,则可以娑婆之苦,对照极乐之乐,增强往生信愿,便能大增念佛的工力,烦恼便能降伏。
各位发心助念的莲友大德,平常如此练习一心,在拜访年高体衰的老莲友时,多与他们交换意见,了解平时一心念佛伏住烦恼的重要性,以增强其信愿行三资粮,如此在临命终时,得其助念,自能排除障碍,心不颠倒,顺利成就往生。
娑婆作客想
信愿行三资粮简言之:一、深信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。佛在因地发四十八大愿,成佛后,如愿接引十方众生往生彼国。二、发愿此生一定要完成往生极乐世界之愿力。三、念佛。专持名号,如蕅益祖师开示,不劳观想、观像等其他方法。此是往生极乐的三种资粮,平日就要与诸莲友交谈共识。
蕅益大师云:“得生与否,全由信愿之有无,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浅”。所以信、愿、行三资粮,信愿特别重要。亦即能否往生,决定在有无信愿之上,蕅祖云:“若信愿坚固,临终十念一念,亦决得生。若无信愿,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,雨打不溼,如银墙铁壁相似,亦无得生之理。修净业者,不可不知也。”(《弥陀要解》)
今特提出三资粮中的“愿”字与各位大德共勉。所谓“愿”即是“欣、厌”二字。欣求极乐,厌离娑婆。我们要求自己及莲友,今生能够成就往生极乐之大愿,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之中,勤加练习。
我们生存在这娑婆世界,自出生至今,所受的苦恼太多,一般人不知如何解决。我们学佛,尤其是修学净土念佛法门,必须有一观念:即是“作客娑婆”。娑婆世界不是我们的家乡,我们在娑婆世界只是旅客,娑婆世界的六道皆是暂时投宿的旅馆。在六道里生死轮回,或生人间,或生天上,或堕三途,生生死死,皆是从这个旅馆,投到另一个旅馆而已。
现在我们都是人道众生,住在人道旅馆里。人生几十年,或是一百年,如在馆里暂宿一夜。虽是一夜,一般人不觉悟,无不执为永久,与人争名夺利,诈欺犯法,苦恼无穷。我们既然学了佛,而且学了净土法门,便知娑婆世界万法无常,一切皆苦,而极乐世界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,光寿无量。如此自能厌离娑婆,欣求极乐。信愿行的愿心自然坚定。
极乐还乡想
再则我们助念者与临终者,皆要有一共同想法,欣求极乐,不是欣求陌生的世界,而是求回自己的家乡。
人在临终时,应当了解,这四大假合的身体一定会死,只有我们的第八识(世俗叫做灵魂)不会死,但在六道里流转,生生死死,不得了脱。我们念佛,就是求佛把我们的第八识接引到极乐世界。
一到极乐世界,即与阿弥陀佛一样,寿命无量,自己是主人,不是作客,那里才是我们真正的故乡。所以往生极乐应作“返乡”之想。助念者与被助念者,皆要有此想法,如此才能欣求极乐,往生的莲友在助念声中快快乐乐的返乡。
一般未离乡背井者,尚体会不到返乡的欢喜心情。雪庐老人是山东济南人,经过抗战、内战,乃至来台数十年,对于家乡非常怀念,一闻有家讯、家书之事皆非常欢喜。我学人亦从安徽来台,多年来,时常想念故乡,及至可以返乡探亲,内心欢喜,无法言喻。这只是娑婆世界生生灭灭的家乡,尚且如此欢喜,更何况要返回我们本有清净的极乐家乡,其欢喜更是笔墨难以形容。若助念者与被助念者皆有此共同心理,则临终必无障碍,必定往生。
接众缘遇想
反观现在人世间,烦恼太多。这些烦恼,来自家庭,来自社会人群。自古以来,家庭天伦,不应有烦恼。社会人群,若以道义交往,亦不应有烦恼。但在今日之下,邪说横行,人心陷溺,家庭夫妇失和,父子相恶,兄弟争产互相伤害。在社会人群中,为财、色、名、食,互相争夺,互相陷害。以致身处今世人间,有无穷的烦恼。但既处此世间,又离不开这些人事。一般人遇到这些烦恼,往往无法解决,而造成种种悲剧。
我们现在学了佛,而且修学念佛法门,应当有一共识,即作客娑婆,能够与家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相聚,皆是缘分。懂得此理,即使与人共乘一辆车,或在路上见一面,亦是有一面之缘。何况成为家人、同事、朋友、主顾等,这些缘,更是难得,皆须珍重。所以凡遇种种人事烦恼,皆不必怨天尤人,因为皆是娑婆旅途上难得相聚之缘。
我们在娑婆作客,最怕孤单,而且无论何人,不能独立生存,必须与众人互助,始能生活在世间。例如我们每个人的食、衣、住、行,皆是由社会大众互助而来,因此社会大众皆是和我们有缘。既然有缘,则人与人之间,遇有利害冲突,或有任何争执时,不要互相伤害,而需立刻想一想,大家皆是作客,旅途相识,即是有缘。
虽然,缘有善缘、亦有恶缘,善缘固当珍惜,转增为法缘,恶缘更须在此生藉念万德洪名,予以化解,进而相劝,同作还乡之计。果然作如此想,而且如此行,自然可解旅客孤单之苦。
须发再来心
厌离娑婆,欣求极乐,是生西大愿。这种大愿要在日用寻常中不断的发起,不断的增强。以上所述三点浅见,一是娑婆作客想,二是极乐还乡想,三是接众缘遇想,提供各发心助念的大德参考。这三点浅见,有助于发起增强生西大愿。
但有一点必须明了,净土宗是大乘法门,发愿生西,虽是特别法门,但须发乘愿再来之心,再来娑婆世界普度众生,这才能在临终时,感应阿弥陀佛接引。
各位大德平时可藉联谊访问,不定时的拜访老莲友。在拜访老莲友的时候,可将此意与之互相切磋,以增资粮信念。遇到莲友临终时,诸位如此发心助念,必能成就其往生之愿,诸位助念的功德确实无量,恭祝大家光寿无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