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心喪有期限 思憶無窮時
7 月 4, 2017 5:17 下午 在〈1 心喪有期限 思憶無窮時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今年夏曆三月初五,為恩師 雪盧老人歸西三周年忌辰。忝為師門弟子,雖已心喪三年,仍然哀思不盡。每憶老人住世時,弘法護法,傳授儒經,提倡慈善事業,以及教授詩文,那些慈悲喜捨的事跡實在難以一篇短文記述於萬一。思索良久,只就恩師昔日作詩教詩的概況略述一二,藉以調節思念之情。 師常闡釋,詩... 繼續閱讀
今年夏曆三月初五,為恩師 雪盧老人歸西三周年忌辰。忝為師門弟子,雖已心喪三年,仍然哀思不盡。每憶老人住世時,弘法護法,傳授儒經,提倡慈善事業,以及教授詩文,那些慈悲喜捨的事跡實在難以一篇短文記述於萬一。思索良久,只就恩師昔日作詩教詩的概況略述一二,藉以調節思念之情。 師常闡釋,詩... 繼續閱讀
詩經三百篇,是藝與道的結合。研讀詩經,可以欣賞其藝文之美,可以涵養溫柔敦厚的性情。欣賞其美,即如孔子所說的游於藝。涵養性情,即如孔子所說的志於道。藝與道融為一體,使人既在讀詩,又在修道,這是孔子詩教的妙用。 詩非一讀即能了然,因為詩以言志為主,志雖以言發表,但有許多詩句不用明言,... 繼續閱讀
詩是中國文學的精華,最能陶冶性情,使人的喜怒哀樂皆能中節,如禮記經解篇說:「入其國,其教可知也,其為人也,溫柔敦厚,詩教也」。不但如此,論語季氏篇說:「子曰,不學詩,無以言」,陽貨篇說:「子曰,小子何莫學夫詩,詩可以興,可以觀,可以群,可以怨,邇之事父,遠之事君,多識於鳥獸草木之... 繼續閱讀
人在世間,苦多樂少。究其實際,惟苦無樂。茍欲離之,唯有學佛學儒,以成覺悟之道。而欲學佛學儒,必須深信因果,方能切實修學。使於因果不信,甚至撥而無之,則造殺盜淫妄諸惡業,而無忌憚,終必墮失人身,遑論學道,遑論離苦。 論信因果,必信三世,必信輪迴,方可謂為深信。三世因果,有理有事。理... 繼續閱讀
六道眾生,輪迴生死,凡夫不自知,妄說一死永滅,無復後世。或又妄謂人死復生為人,畜死復生為畜。愚昧之徒,恃此妄說,競造殺盜淫妄惡業,毫無忌憚。豈知一失人身,即受三塗苦報。世人之可悲,寧有甚於此者。 三世因果,六道輪迴,其事其理,尋之三藏內典,固最詳明,而在儒之經傳,亦是屢屢言之,他... 繼續閱讀
本文 論語:「子曰:可與共學,未可與適道。可與適道。未可與立。可與立,未可與權。」 雪公曰:聖人之言,學得一句,即有一句之受益。惟既學之,又當行之,方不負聖人垂教後世之意。此章乃夫子以「學道立權」四字示諸學人,雖曰「未可」,然旨在期其「可」也。 苟言治事,必先求人才。人欲成其才,... 繼續閱讀
明倫月刊今已發行三百期。孔子說:「詩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,思無邪。」三百期明倫,與三百篇詩,當然不能相提並論。但明倫自發刊以來,可以「思無邪」三個字自我期許。 「思無邪」是一句詩,出自詩經魯頌駉篇。先儒考證,思是語助詞,無邪的「邪」字古時與「虛」「徐」通用,漢儒猶多互引。所以「思... 繼續閱讀
今年九月二十一日,凌晨一時四十七分,臺灣發生芮氏規模七點三的大地震。 震中央在南投縣集集鎮,震源距離地表僅有一公里。傳播媒體稱為「九二一集集大地震」。臺灣的山脈河流城鄉景物,經此大震,面目全非。據聯合報十月十二日第二版報導,來自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資料,這次震災,有二千三百二十一人罹... 繼續閱讀
普通人都有情感,而且種類很多,禮記禮運篇說有七種,即喜怒哀懼愛惡欲。這七種情感不用學習,觸境就能發生。既生之後,則必繼續發展,如不節制,即能蒙蔽理性,由是引起種種苦惱。七情之中,尤以怒欲二者予人苦惱最深,所以孔子在周易中說:「象曰,山下有澤,損,君子以懲忿窒欲。」象,是易經中的象... 繼續閱讀
儒學根本典籍即在五經,五經中的周易是一部廣大悉備之書。全書雖只六十四卦,每卦只有六爻,然而宇宙人生一切道理無不含在其中,而且一一道理,又因人人所見不同,而有不同的意義。這就如繫辭傳說:「仁者見之謂之仁,智者見之謂之智」。見仁見智者所見千差萬別,但皆不出于易學形而上下之外,可見其含... 繼續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