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thor Archives for xg

10 儒經一釋

8 月 17, 2017 3:11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10 儒經一釋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尚書洪範九疇,依箕子所述,是禹王受自於天的九類大法。禹王至今已有四千一百七十多年,這九類大法可以說是古老的典籍之一。在這典籍裏,開頭就講五行之學。處在科學神速發展的現時代,談論水火木金土五行,也許有人認為不合時需。但不論科學如何發展,五行學理總是顛撲不破,且能解決很多難以解決的問... 繼續閱讀


9 克念作聖

8 月 17, 2017 3:10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9 克念作聖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周成王時,有一個殷朝所遺的奄國,反叛周朝。成王出兵滅奄之後,命周公宣告多方諸侯,說明紂王無道,自取滅亡,而周王能行仁政,贏得人心,乃承天意,代殷為王,凡有不服王命者,當受天罰。這就是書經中題名「多方」的一篇經文,以史學家言,這是周代的一分歷史資料,但以經學者言,其中有兩句話,對於... 繼續閱讀


8 五行學說

8 月 17, 2017 3:09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8 五行學說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除無形的本體是不動的以外,人與自然界一切現象無一而不動。一動就起變化,一變化就與人類有利害關係。要了解這種利害關係,便不能不注意萬事萬物的變動。萬事萬物的變動須由五種物質來表現。這五種物質即是儒經尚書洪範所舉的水火木金土,名之為五行。 五行分布於天地人,使天地人息息相通,猶如一體... 繼續閱讀


7 天賜經文 中華國寶

8 月 17, 2017 3:08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7 天賜經文 中華國寶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尚書洪範是一篇天賜的經文,有特殊的研究價值。當初周武王伐紂成功,並不以勝利驕人,卻很虛心的去訪殷臣箕子,請教上天的常道。箕子便告訴武王,昔日鯀治洪水時,違反水性,亂陳五行,以致常道敗壞,因而殛死。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,順從水性,與道相合,天乃錫禹洪範九疇,彝倫攸敘。 箕子說明洪範的... 繼續閱讀


6 研讀尚書疏通知遠

8 月 17, 2017 3:08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6 研讀尚書疏通知遠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六經是固有文化的基本典籍,六經中的書經更是古聖先王治理天下的大經大法,及為內修聖德聖聖相傳的寶藏,凡是研究中國文化與政治哲學者,不可不研究書經。禮記經解篇曾以「疏通知遠」稱頌書經的教化之功,史記孔子世家也說:「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」,這都足以說明書經的重要性,所以為孔門弟子必修的... 繼續閱讀


5 謙亨

8 月 17, 2017 3:07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5 謙亨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昔日老儒常說:「通一經,則通群經。」儒學十三經都是中華文化的精華,其中基本的經典有五種,即詩、書、易、禮、春秋。這些經都不易讀,甚至一句一字,也不是一學就通。但能虛心鑽研,必有所獲。例如學一個謙字,果然學會了,就能把一部周易學得很好。 謙是易經的謙卦,此卦與別的卦大不相同。別的卦... 繼續閱讀


4 虎年祝福

8 月 17, 2017 3:06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4 虎年祝福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歲次丙寅,屬於虎年。虎不像去年的牛那樣馴服,而以威武著稱。虎在山岡一嘯,山谷之風隨聲即至,各種野獸無不懾伏。虎額有三橫一直的黑紋,形同王字,因此稱為萬獸之王。說文解字也說:「虎,山獸之君」。由於虎有這種威力,所以民間相傳以虎符為避邪之物,又因為虎字與福字諧音,所以虎年便稱為福年。... 繼續閱讀


3 說龍

8 月 17, 2017 3:05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3 說龍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動物之中,善於變化的莫過於龍。經典之中,精於變化之道的莫過於周易。說文解字把龍解釋為「鱗蟲之長,能幽能明,能細能巨,能短能長」,而且「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入淵」。繫辭傳解釋周易是「為道也屢遷,變動不居」,「唯變所適」。周易所講的變化,極其精微,如果不以物象來表示,便沒有人了解,而為... 繼續閱讀


2 易道深矣玩辭玩占

8 月 17, 2017 3:03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2 易道深矣玩辭玩占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(一) 周易一書,廣大悉備。其中有精深的哲理,有千變萬化的景象,可以開人眼界,啟人真實智能,歷代儒生無不以此為必讀的經典。今為引起學者興趣,謹以下列幾點作一簡介。 (二) 易緯 乾鑿度說:「孔子曰,易者易也,變易也,不易也。」一部周易,所含的道理與事情非常廣泛,乾鑿度說出這三項要... 繼續閱讀


1 儒學簡說自序

8 月 17, 2017 3:01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1 儒學簡說自序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國學諸經,咸載大道。自古儒生,無不研讀。余昔讀書故里,亦嘗略為誦習。授經諸師,皆是醇儒。時余年少,讀而不甚解。及長,流離失學。後來寓臺中,幸得師事 雪廬老人。舉凡易禮詩書、暨諸經傳,乃能親聞其義。又幸而遊於 傅師銘公之門,專從學易。二師先後歸真,余猶溫故不已。 此集所聚之文,不足... 繼續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