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六、苟志於仁,無惡也。
11 月 17, 2017 5:07 下午 在〈四六、苟志於仁,無惡也。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所以我們學、眞正的學佛、學中國文化、學論語,從開始學的時候,就要存這個心,一切為人家,這個眞智慧才能開發出來。講到了生死,這才能夠了生死。這個無惡也是這樣的,看待一切人,都能教育,都能把他教育成為一個仁者,成為一個有道之人。所以佛家講到,他一看見任何眾生,看那個現象上,當然有六道... 繼續閱讀
所以我們學、眞正的學佛、學中國文化、學論語,從開始學的時候,就要存這個心,一切為人家,這個眞智慧才能開發出來。講到了生死,這才能夠了生死。這個無惡也是這樣的,看待一切人,都能教育,都能把他教育成為一個仁者,成為一個有道之人。所以佛家講到,他一看見任何眾生,看那個現象上,當然有六道... 繼續閱讀
我們學中國文化,學聖人,關鍵就在這個地方。不是說,我們學了論語,學校裏那個學問,我們不要學了,有很多人發生這個誤會了。學校裏學的,無論是自然科學、社會科學都要學。他們不學論語,不知道問題在那裏,他們學的那都是世間學術。你學的這個論語,你教你的兒女、教你的孫子、孫女,運用論語、聖人... 繼續閱讀
眞正說起來,我們一個人在世間上,跟人家來往,遇到很多障礙,不能怪別人,往往就是自己的成見造成的。自己有成見了,處處不必要的那些麻煩,跟人家來往,跟人家有所爭執,那都是招來的。果然自己沒有成見的話,心理,就拿現在人講,一切是客觀,那就很多麻煩就沒有了。
從這裏可以知道孔聖人,論人論事,是就事論事,就那樁事情來講。為什麼呢,孔子每一句話都是教育,他教我們學的時候,分清楚那一樁事情是對的,那一樁事情是不對的。對於一個所好的人,也要知道他有不好的一面;對於自己所惡的人,也要知道他有好的一面。孔子教育,教我們論人論事,都要取這個態度。
我們為什麼讀書呢,讀書就是把聖人的言語,讀過來,我們就依照聖人的言語,來這樣學習,就把聖人的智慧,變成我們自己的智慧了。你看,這多麼節省,多麼有效啊。如果不照孔夫子這樣講的,我們去學習的話,靠我們自己,自己遇到事情,作錯了。作錯了,然後,啊,我學了一個經驗了;然後,那我們每天遇到... 繼續閱讀
只要眞正在脩道上面,心心念念在道上面行,生活問題,不會有什麼大困難。學佛的人都知道,你要發心行菩薩道,眞正在行菩薩道,從有佛法以來,還沒有聽說那一個菩薩餓死了,行菩薩道先自己餓死了,沒有啊。那儒家,孔夫子教你學儒,就要學君子儒,君子儒就與佛家行菩薩道是一樣的。你要作君子儒,你就是... 繼續閱讀
所以講中國的學術,你一定要把這個世間法、出世間法,吾道一以貫之,一定要貫通。貫通之後,我們自己老老實實這樣作,我們告訴人家,人家眞正把這個道理明了之後,他也可以誠誠懇懇的照這麼作,不會作表面文章,作給人家看的,我們所以說,儒學推行出去,個人辦事情沒有障礙,在社會上,到處不會跟人家... 繼續閱讀
一部論語非常重要,論語裏面講的這些、孔夫子講的這個道,每一條,都是從世間的學問,可以貫通到出世間的學問。我們要虛心的、好好研究的話,憑那一條道理,我們都可以能夠學成為聖人。這是儒家的學術好,好在這裏。非常平實,平平穩穩的、實實在在的,照孔夫子的話去學,我們都可以成就聖人,都能了生... 繼續閱讀
一個學佛的人、學道的人,你不學詩的時候,對於大自然的這些飛花落葉,外面的景、風景、風花雪月,固然你沒辦法欣賞,就是你學佛,將來研讀佛經,再給人家講解佛經,詩非常重要。詩在這裏是要講究悟性,就像子夏這樣,從詩裏面可以悟到其餘的事情,因為詩的含義太多了。這個佛經也是這樣,一句佛經,裏... 繼續閱讀
一個人,他這個人的本質很好,是一個忠信的人,對於任何人,跟人家辦事也好、說話也好,都是守住忠信,這一種人他可以學禮。假使說無質,無質就是沒有忠信,他要學禮的話,禮不虛行,這個禮學不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