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thor Archives for xg

30 君子儒

8 月 17, 2017 3:33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30 君子儒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論語雍也篇說:「子謂子夏曰,汝為君子儒,無為小人儒」,後世儒家凡有大志者,都以君子儒為自勉。君子儒必須立志學大道辦大事。人在世間,一粥一飯,無不是人群所賜與,如有能力而不辦事,便是有取於人,而無與人,於理講不通。假使人人都有取無與,則這人世間將無任何東西可取。所以凡有辦事能力的人... 繼續閱讀


29 真學問必以禮得之

8 月 17, 2017 3:32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29 真學問必以禮得之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論語雍也篇:「子謂子夏曰,女為君子儒,無為小人儒。」作君子儒,一則要立志辦大事,一則要立志修大道。所謂辦大事,就是要致力促進人世間講信修睦,共享平安。所謂修大道,就是要修明自性,把自己修成聖人,永遠誨人不倦。無論辦事修道,都必須學禮。孔子嘗教伯魚:「不學禮,無以立」。又堯曰篇:「... 繼續閱讀


28 聖誕感言

8 月 17, 2017 3:32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28 聖誕感言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至聖先師,道大而博,先賢仰鑽無窮,或請一言,終身行之,或聞一義,則書諸紳。七十子後,輯為論語,先儒習之,修己安人,莫不有得。今逢聖誕,兼慶教師節,敬誦論語數章,為壽。 「子曰:若聖與仁,則吾豈敢,抑為之不厭,誨人不倦,則可謂云爾已矣。」當時有稱夫子聖且仁者,夫子辭之如此。若後世不... 繼續閱讀


27 讀左傳的樂趣

8 月 17, 2017 3:31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27 讀左傳的樂趣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現代人,拜科學之賜,可乘飛機環遊世界,也可乘太空船旅遊太空,但其所見仍然不廣,所得的用處依舊不大,如果想增廣見聞,除探求現代各種新知外,最好研讀春秋經傳,茲且略引春秋左傳幾條記事,以資引發研讀興趣。 魯昭公七年四月,鄭子產訪晉國,晉侯病得很重,晉大夫韓宣子問子產說,寡君臥病已有三... 繼續閱讀


26 春秋經傳研讀一例

8 月 17, 2017 3:29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26 春秋經傳研讀一例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春秋隱公元年經:「夏,五月,鄭伯克段于鄢」。 這是春秋鄭國的一次內亂,由鄭莊公的家庭問題引起。據左傳所記的事實,鄭伯是鄭莊公,段是莊公之弟,後來因為出奔到共地。故又稱共叔段。其母武姜。因為生莊公時難產,以致日後厭惡莊公,而偏寵叔段,並曾想立叔段為太子,終未能成。莊公即位後,姜氏替... 繼續閱讀


25 春秋三傳

8 月 17, 2017 3:28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25 春秋三傳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春秋經文,言簡義深,如無注釋,則無法了解。注釋春秋的書,有左氏,公羊,穀梁三家,稱為春秋三傳。另有鄒氏夾氏二家,早在漢朝即已失傳。所以自漢至今,學者只藉三傳研讀春秋。 漢書藝文志,史記十二諸侯年表,將春秋三傳的淵源說得很詳細。據這兩書記載,孔子作春秋時,與左丘明參觀魯國的史記,據... 繼續閱讀


24 固有的聖經

8 月 17, 2017 3:27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24 固有的聖經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詩書易禮春秋,為儒學五經,也是國學的根本典籍,其中易禮詩書,都是由孔子就先王的遺籍贊修刪定而成,也就是孔子自說的「述而不作」,唯一由孔子創作的就是春秋。孟子滕文公篇說:「興衰道微,邪說暴行有作。臣弒其君者有之,子弒其父者有之。孔子懼,作春秋。」又說:「孔子成春秋,而亂臣賊子懼」。... 繼續閱讀


23 大學之道

8 月 17, 2017 3:26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23 大學之道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古人注解大學,大都將「在明明德、在親民、在止於至善」列為三綱,將「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、條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列為八目。雪廬老人講大學時,則以「在明明德、在親民」為兩綱,各領四目,明明德領格物致知誠意正心,親民領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,謂為兩綱八目,而「在止於至善」一句即為兩綱... 繼續閱讀


22 再說格物

8 月 17, 2017 3:25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22 再說格物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前作格物說,以周易原理,說明物是吾人一念心中幻生的現象,吾人欲修大學之道,把本有的明德發明出來,就要念念看破這幻生之物,不使明德為其所蔽。今再舉事實說明此理。 周易繫辭傳說:「仁者見之謂之仁,知者見之謂之知。」這是孔子讚美周易所講的陰陽之道,所以,李鼎祚集解引侯果說:「仁者見道,... 繼續閱讀


21 格物說

8 月 17, 2017 3:24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21 格物說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禮記大學篇裏的格物學說,純講希聖希賢的用功之道,先儒注解甚多,但大都難解難行,後世學者所得的益處不大。茲舉幾家古注或論述,以資探討。 鄭康成大學注:「格,來也。物、猶事也。其知於善深,則來善物。其知於惡深,則來惡物。言事緣人所好來也。」 李習之復性書中:「物者萬物也,格者來也,至... 繼續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