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thor Archives for xg

40 逝者如斯夫

8 月 17, 2017 3:47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40 逝者如斯夫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先儒常說,讀經要在字句以外讀。這話乍聽時,似無新意,但仔細想想,便覺得頗有道理。茲舉一例,試為探討。 論語子罕篇記載:「子在川上曰,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。」這裏的逝字,漢儒注,以及爾雅、說文,都當往字講,而往字依古注可作兩種解釋,一是既往,一是前往。依照既往解,則逝字就是消逝的意... 繼續閱讀


39 君臣父子

8 月 17, 2017 3:46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39 君臣父子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春秋時代,是歷史學家所稱的亂世,據司馬遷統計,在那個時代裏,「弒君三十六,亡國五十二。」至於諸侯奔走,不能保有其國者,則不可勝數。那時的各國政治,怎樣才能安定,是一大問題。 論語顏淵篇記載:「齊景公問政於孔子。孔子對曰,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。」據春秋經傳說,在孔子當時,魯國政權掌於... 繼續閱讀


38 恕道淺述

8 月 17, 2017 3:45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38 恕道淺述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在論語里仁篇裏,孔子曾說:「吾道一以貫之」曾子說明:「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」。論語衛靈公篇,子貢問:「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」,孔子答復:「其恕乎」。此即中國傳統的讀書人所傳習的忠恕之道,或單提一個恕字,稱為恕道。 孔子將恕字教給子貢時,惟恐子貢不知如何在這個字上用工夫,於是加以... 繼續閱讀


37 孔子學說的實用價值

8 月 17, 2017 3:44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37 孔子學說的實用價值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時人論學,一提到孔子,總是有某些人持否定的態度,他們認為,當前所需的是民主與科學,至於孔子學說,是否還有實用價值,則頗值得懷疑。究竟孔子學說現在有無實用價值,須先了解孔子學說是甚麼,再論其價值如何,乃不致於武斷。 孔子學說記載於十三經中,內容非常廣泛,但論語述而篇裏的一章:「子曰... 繼續閱讀


36 君子三戒

8 月 17, 2017 3:43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36 君子三戒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儒家修養工夫,雖然因人而異,但有人人必守的三戒,不能不講求。此即論語季氏篇所記:「孔子曰,君子有三戒。少之時,血氣未定,戒之在色。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鬥。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。」這幾句話,從淺處看,是講保養身體,從深處看,則是提示修道要領。學者由懲忿窒欲,進而明明德... 繼續閱讀


35 讀顏子好學章

8 月 17, 2017 3:41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35 讀顏子好學章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論語雍也篇,魯哀公問孔子:「弟子孰為好學?」孔子對曰:「有顏回者好學。不遷怒。不貳過。……」王充論衡問孔篇說,哀公問弟子好學,孔子對以顏回不過怒不貳過,乃孔子「兼攻哀公之短」,因為哀公的性情即是遷怒貳過。此一見解,顯然未得不遷怒不貳過的真義。孔子稱贊顏淵這兩句話,決不是專為哀公而... 繼續閱讀


34 依於仁

8 月 17, 2017 3:39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34 依於仁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國學要領,就是孔子所說的「依於仁」。研究國學,如果把仁撇開不講,便無異捨棄中華文化的特色,不能令人了解中華文化如何優異。講仁,首須研究仁字的意義,次須研究如何學作仁人,然後研究仁在人類生存發展中具有何種功能。以下便從這幾點試為簡要的論述。 禮記中庸記載,孔子對魯哀公說:「仁者人也... 繼續閱讀


33 知天命行恕道

8 月 17, 2017 3:37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33 知天命行恕道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‧既成的天命,不是世人所能改變,未成的天命,是好是壞,完全由自己創立。 ‧凡知天命的人,必然能以恕道待人,也就是有智慧的人,才能切實的行恕道。 受過儒教薰陶的人,往往有一種儒生氣質,這種氣質表現在思想上是樂天知命,表現在行為上便是待人寬恕。命與恕這兩個字雖然看來很平常,但要修孔子... 繼續閱讀


32 博文約禮

8 月 17, 2017 3:36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32 博文約禮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學儒必須研究學儒的方法。譬如登山,必須知道登山要領。又如航海,必須具備航海技能。登山不知要領,則不能登上高峰。航海不具技能,則不能航抵彼岸。儒學講到高處,泰山不能比喻,講到遠處,瀛海不能比喻,如果沒有方法,便不能學儒,雖學也是徒勞無功。 儒學以詩書易禮春秋為基本經典,後來擴充到十... 繼續閱讀


31 夫子之道

8 月 17, 2017 3:35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31 夫子之道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至聖先師孔子十五歲立志求學,三十而立,然後每十年有更深一層的造詣,到七十歲,從心所欲不踰矩,聖人的境界已經登峰造極。後世學者讀論語,讀到孔子自敘「吾十有五而志于學」這一章時,除仰慕孔聖人的成就外,最要緊的就是要探求孔子的求學方法。得到孔子的求學方法,始能有效的學孔子。孔子求學方法... 繼續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