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thor Archives for xg

50 釋理

8 月 17, 2017 3:55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50 釋理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古有唐花者,乃非時所培之花。例如牡丹,可在嚴冬培之盛開。齊東野語有云。其法以紙糊密室,鑿地為坎,編竹以置花木,施以牛溲硫黃,再澆沸湯於坎中,少俟熏蒸,即扇之以微風,由是淑氣融融,經宿而花放矣。然在盛開之後,其樹必枯。蓋鬱熱蒸於下,精華涌於上。涌盡則立枯耳。 是術雖奇,然後世不見流... 繼續閱讀


49 談夢

8 月 17, 2017 3:55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49 談夢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人人都會作夢,也都知道夢非事實,但如莊子所說:「方其夢也,不知其夢也,」因此,熙來攘往,爭權奪利,一切都那麼認真,直到醒時,才知是假。 唐人李公佐著南柯記,或稱南柯太守傳,是一篇說夢的故事,寓意很深,凡在作夢之人都值得一讀。 南柯記裏的淳于棼住廣陵郡,宅南有一株很大的古槐樹,一日... 繼續閱讀


48 談師生之道

8 月 17, 2017 3:54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48 談師生之道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民國六十二年三月間,美國「政治經濟學雜誌」報導,一名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生韓德森,向法院控告他的老師,因為他依照老師所教的學理,在一家大公司管理財務,結果失敗,而被解雇。他計算自己失業的損失約七十萬美元,要求老師賠償。 這件事發生在美國,似乎很平常,例如受理這信案子的法官認為,任何... 繼續閱讀


47 牛與中華文化

8 月 17, 2017 3:52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47 牛與中華文化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歲次癸丑,是屬牛之年,特此論牛,一則應景,一則闡揚牛的性能。 國人對牛,大都頗有好感,這是因為,牛有很大的能力,儘量的為人服務,同時,牛性溫和,不欺弱小,所以,特別受人器重。 一般動物,能以體力為人服務者,並不太多。虎狼等野獸,雖有體力,但是殘暴成性,不堪役使。雞犬等家畜,雖堪役... 繼續閱讀


46 知命 知禮 知言

8 月 17, 2017 3:52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46 知命 知禮 知言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中國文化以孔子所教授的儒學為主。儒學的基本經典就是五經。研讀五經,必須研讀論語。論語所記載的孔子言論是讀經的基礎。 吾人想從孔子的言論得到益處,必須研究形而上學,也就是要向自心中求取大道。例如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常常談論政治,他也鼓勵弟子從政,但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和一般人不同。孔子的政... 繼續閱讀


45 習相遠

8 月 17, 2017 3:51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45 習相遠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心性之學,難說,難了解。老子曾說:「道可道,非常道。」老子所說的道,即指心性而言。心性實非言語文字所能詮釋,所以孔子只說:「性相近也,習相遠也。」孔子只把性與習分清楚,由學者自己去領會。 孔門弟子,如顏子子貢諸賢,從孔子學道,或歎:「仰之彌高,鑽之彌堅。」或曰:「夫子之言性與天道... 繼續閱讀


44 性相近習相遠

8 月 17, 2017 3:50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44 性相近習相遠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論語公冶長篇:「子貢曰,夫子之文章,可得而聞也,夫子之言性與天道,不可得而聞也。」夫子之文章,古註即是儒學經典之文,子貢認為容易學,性與天道則難學。天道還比較容易一點,性最難。性是心的本體,亦稱心性。學儒把自己的心性學明白了,就能成為聖人。孔門弟子,以及後世儒生,凡欲學為聖人者,... 繼續閱讀


43 終身行一字

8 月 17, 2017 3:49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43 終身行一字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「謙卦六爻皆吉,恕字終身可行。」這是清儒金蘭生氏所輯格言聯璧裏的一副聯語。上聯所說的謙卦,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一卦,因為此卦有謙卑之德,所以不論六爻如何變化,皆得亨通。學此卦者誠能謙卑自處,則在凶多吉少的世間,自可逢凶化吉。此理暫且不論。今只研討下聯所說的恕字。這是孔子教子貢的用功... 繼續閱讀


42 毋我說

8 月 17, 2017 3:48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42 毋我說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尚書堯典記載禪讓的事情,最令讀書人欣賞。帝堯要讓位時,先問四岳諸侯,誰肯出來接受帝位。四岳說自己無德,不能接受。堯於是請群臣廣泛的推薦。最後,共同舉出了以孝聞名的虞舜。 看了這帝王讓位的情景,再看看後來以帝位傳給子孫的歷史,不禁令人感慨不已。由於子孫相傳的家天下制度,使夏殷兩代都... 繼續閱讀


41 疾固說

8 月 17, 2017 3:47 下午 Published by 在〈41 疾固說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
讀歷史,讀到春秋時代,便會發現許多亂世的現象,弒父弒君的慘禍屢見不鮮,國際兵戎之禍日益頻繁,在那樣的時代裏,小人可以說是幸得其時,君子與賢人大都歸隱,聖人處境則非常艱難。 孔子在魯國,深感行道已經行不通,便到國外,訪問各國君臣,栖栖皇皇,席不暇暖,希望找到可以行道的機會。當時有不... 繼續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