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 /  文章專區  /  佛學  /  二、明倫社刊論文彙集(二)  /  21 盜賊黃金與毒蛇

21 盜賊黃金與毒蛇

十幾年前,出國觀光人士大都感覺,國外的治安很壞,旅客隨時要防備強盜。相反的,外國人來臺觀光,所帶的錢財,不但無人搶劫,甚至遺失了,很快就由人拾送警局招領。不料現在,幾乎天天有搶案,而且居然搶金庫、搶銀行、搶郵局。此外,又有國際性的販嬰組織竊賣嬰兒,以及綁架幼童,勒索鉅款,勒索不遂,便把兒童殺死。

用刑法治小人,是古今不變的原則。勒死幼童的罪犯,以及金庫、銀行等搶犯都已判處死刑,這對犯法者說,是罪有應得,但依法治的目的言,除用刑法之外,尚須探討犯罪的原因,研究預防之策,才能收到標本兼治的效果。

列子有一段故事說,齊國有一欲金者,到金子店裏,旁若無人,攫金而去。不久被捕。吏問,金店有人,你怎敢攫人之金呢?此人對曰,取金之時,不見人,只見金。列子所舉的這個故事,可為現在一般搶劫之徒的寫照。假使問現在的搶犯,有國法在,你怎敢搶人金錢呢?他如果照實回答,那一定說,搶金錢時,只見金錢,不見法律。除了不見法律,其他的一切,如天理良心等,當然也都看不見。金錢遮蔽了眼睛,這就是犯罪的原因。

何以金錢有這麼大的力量,這是人力造成的,金錢本身並無能力,別說是紙幣,就是黃金也是無所作為的物質。然而現在竟能使人不顧一切後果,而去作姦犯科,顯然是人為之力。而且構成這種力量的,不是由於少數人,而是最大多數人的心理。現在一般人的心理,是以金錢為衡量人才的標準,誰最有錢,誰就是最賢能的人,不問他的金錢來路如何。而且金錢可以買通一切,不論甚麼難題,只要有錢,就有辦法解決。最重要的是有錢就能享受奢侈生活,孔子曰,君子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。士志於道,不恥惡衣惡食。現在人聽起來,總認為不合時代潮流。然而這種心理是不健全的,是共同的錯覺。要想破除這種錯覺,非有卓越的智慧不可。

內典大莊嚴論說,佛與阿難在田邊行走,忽指一處告訴阿難,那是大毒蛇,阿難隨之說是。有一農人聽了之後,前往察看,卻是一堆黃金,於是馬上搬回家,遂由貧窮暴發為大富,衣食奢侈。國王懷疑他的財富來之不法,將他關進牢裏。他用盡所得的金子託人辯護,仍然洗不清罪嫌。這時他才領悟,黃金確是毒蛇。

希望盜賊們把黃金看作毒蛇,那是一種幻想,但如一般人始終肯定黃金就是黃金,沒有一點毒蛇的警覺,那就會培養更多的盜賊,由是黃金必然變為毒蛇。老子說:「福兮禍之所伏」,所以古人以散財為逃禍,不以財富傳給子孫,是為子孫保平安。故欲消除現在和未來的盜賊之患,使大家都得平安,則必須大家改變財富的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