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虎作倀,是比喻助人為惡者的成語。所謂倀,是狂行愚昧之義。自古傳說,人被老虎齧食之後,其魂不敢離去,仍然為虎所役,名為倀鬼。是鬼常在山谷間引人就虎,因此又名虎倀。聽雨記談嘗說,人遇虎,由虎倀作祟,令其自動解帶脫衣,虎見其裸體,即齧食之。
一般人對於虎倀大都存疑,但據閱微草堂筆記,確有虎倀誘人之事。作者紀氏曉嵐說,他的門人葛正華,有鄰居多人作販賣商,驅騾結隊,行經山間,見小路上肅立一道士,穿青袍,戴棕笠,手執塵尾,招呼商隊中某一人,問其姓名住處,然後對此人說,爾本是謫仙,現在謫限已滿,當歸仙府,吾是爾本師,特來引導,爾宜隨我行。此人默想自己平生不能識一字,魯鈍如是,不應該是仙人轉生,而且父母年事已高,亦無棄之而去求仙之理。於是謝絕。道士歎息,又招眾人說,他既墮落,當找另外一人遞補,今與諸君相遇,即是有緣,有能隨我行者乎,千載一遇,不可失也。大家相顧疑駭,也無人肯應。道士只好咈然去。商隊到了旅館,以此事告訴他人。有人說,仙人接引,不去可惜。又有人說,恐怕是妖物,不去為是。有好事者,次日按照路線去探索,纔登一嶺,即發現草叢中殘骨狼藉,赫然是新遭虎食者的慘狀,於是惶遽而返,方知那個道士就是虎倀,一定是在昨日商隊去後,以同樣的方法誘人飽虎。紀氏因此評論說,無故而致非常之福,貪冒者所喜,明哲者所懼也。無故而作非分之想,僥倖者其偶,顛越者其常也。謂此人之魯鈍,正此人之聰明可也。
時至今日,虎已不能為害於人,反而經常被人捕到動物園裏,供人觀賞,所謂虎倀,自然不復存在,但有一物,比虎倀更兇惡。
學佛最怕入魔,很多人不成功,甚至遭遇大禍,都是為魔所害。魔的種類甚多,經論所舉,約有四種、八種、十種等,又有內在的與外來的種種區別。內在的如煩惱、五陰、惡業諸魔,這裏只講外來的魔,就是欲界大魔,常作種種障礙,破壞佛法,害人慧命。修道者精進修行,將要證果時,天魔便來阻擾。這是就正法或像法時期而言,至於末法時期,則不會有天魔,因在末法時期,不見有人證果,魔來何為。但有很多愚昧之徒,甘為魔役,到處宣傳魔法,混淆佛法,使發心學佛的人不能辨別正邪,同時散播一些似是而非的議論,令人謗經謗佛。這些人不夠資格稱魔,但是助魔害道,引人入魔,無以名之,姑且名之為魔倀。
俗語說,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。然而只怕無道,不怕魔高。有道則有定力,不論魔法高到甚麼程度,都能降伏。至於魔倀,那就容易解決了。只要吾人以魯鈍自處,不聽那些誘惑之言,即能令其歎息而退。進而言之,果能自視魯鈍,一切守本分,信因果,老實念佛,則不但魔倀,即一切內外諸魔,亦能一一降伏而得解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