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 /  文章專區  /  佛學  /  一、明倫社刊論文彙集(一)  /  37 膺品時代

37 膺品時代

古鼎古畫,以及其他名貴的文物,自古以來,不免有膺品。時至今日,情況大變。一切值得仿造的東西,都有人仿造。而仿造的品質也和昔日大不相同。昔日仿造鐘鼎,所用的資料大概與真品無異。例如真鼎是銅質,膺品當然也是銅質。今日不論真品是銅是鐵,膺品一概是塑膠或泥土,只在表面塗上相似的顏色而已。

如果說,現在是商品時代,不如說是膺品時代。從物質到精神,從世間法到出世間法,固然都成了商品,而任何商品只要銷路好,膺品就跟著出現。你拿一百元買一捲錄音帶,用後頗感滿意,再買,也許跌價二十元,但一錄音,就變了音調。你讀歷史,讀到了人權宣言,深感非常偉大,再看現在的報紙,也有人權宣言,但與事實對照,卻和歷史上的大異其趣。佛法是苦海中的義務救生船,當然不是商品,但因國內外學佛的人日漸增多,於是引起某些特殊商人重視,認為奇貨可居,乃大量製售膺品。他看你佛弟子發心建廟,他也模仿建廟,看你講經,他也講經,看你念佛,他也念佛。但他建廟目的不是供養三寶,講經不是度化眾生,念佛不是求解脫,一切只為賺錢。至於顧客受到怎樣的損害,他們卻不考慮,只考慮如何使人認假不認真,繼續光顧。

膺品雖可亂真,但是經不起鑑定。世法不必談。佛法真偽,世尊早有鑑定的方法。就說法的人而論,要看他有無戒行,最低限度要五戒清白。如果一戒也不能守,那就毫無疑問,他不是佛弟子,只是一個特別商人。就所說的法而論,要看是否合乎佛的法印。一切大乘經典都是發明諸法實相。所謂實相,就是眾生本有的佛性。眾生就憑此佛性成佛。此性雖是眾生本有,但是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。三藏法寶,橫說豎說,也只是因指標月。如果某種法叫人去求天神鬼怪,或解釋「實相」就是「真實的外表」,雖然標明是佛法,但與大乘的一法印不合,決定那是膺品。

時代確實令人迷惘,然破迷啟悟還是必需佛法。有志之士不願作時代的迷失者,則當發揮自己的智慧,依戒依法,鑑定真膺,自能轉移時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