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 /  文章專區  /  佛學  /  一、明倫社刊論文彙集(一)  /  15 變與不變

15 變與不變

世間萬物都是變動不居的假相。一座高山,在普通人的觀念裡,總是靜止的,但實際上,它是活動的。例如臺灣東部海岸山脈,就在那裡移動。據臺灣省地質研究所多年的測量紀錄,證明它在每一百年間要向北北東方移動一公尺。地質研究所長畢慶昌博士曾說,像這樣的繼續移動,總會有一天,東部海岸山脈會占據宜蘭平原。

這一事實可為萬法無常的道理作注解。無常就是變動不居。我們所居的大地至太空中無數的星球,沒有一時停止它們的變動。我們從地球看太陽、月亮或其他星球,雖然各別的位置好像很固定,但據天文學家的觀察,那是太陽系的星群同時變動所現的假相而已,就像龐大的艦隊,互取一定的距離,一定的速度,朝著相同的方向航行,互相觀望,好像大家都沒有移動,其實全體都在海洋中破浪而進。由此可以想像,地球和一切星球,在無邊的太空,都像水上浮萍,沒有固定的位置。

自然界如此,人世間又如何?春秋時代的齊桓公,正在匡周興霸之際,陳厲公子完就奔到齊國來,作齊桓公的工正,埋下後來亡齊的種子。秦始皇滅了六國,當了大皇帝時,項羽見了便說:「彼可取而代也。」劉邦見了便說:「大丈夫當如是也。」當前美國的尼克森,在競選總統時,就有水門事件作他被迫辭職的伏筆。

齊桓公、秦始皇、尼克森,在他們的事業方興的時候,誰不看他們像高山大地那樣鞏固,然而名位一到手,隨著就轉變。足見萬法無常,誰也抓不住任何一法。

話雖如此,若從另一面看,萬法又有不變的道理,水和風是兩種變動最顯著的東西,然而,肇公的物不遷論卻說:「旋嵐偃嶽而常靜,江河競注而不流。」憨山大師對於不遷論懷疑了很久,後來恍然大悟,高興極了,便從靜坐起來拜佛。當他拜的時候,不覺得身體有拜下和起立的動相,然後走到庭園,忽然風吹庭樹,落葉飛空,他見那每一片樹葉都不曾動過,於是確信旋嵐常靜。這位大師又轉身到廁所去小便,也不見小便的流相,於是他又感歎說:「誠哉,江河競注而不流也。」肇公的理論,憨山的體驗,在一般人看來,簡直不可思議,但在大乘經典裡,隨處都可找到理論根據。例如法華經所說世間相常住,華嚴經說一真法界,楞嚴經說清淨本然,周遍法界,都可以參究此理。

問題歸結在覺與不覺。苦惱眾生由於不覺,所以把一切妄相當作真實,於是隨波逐流,永遠在生死海中浮沈,枉受無常的痛苦。如果能覺,不再追逐萬法妄相,則當體就是寂滅真常。今日的人類眾生,互相殺伐,爭取虛名假利,病根就在不覺,所以,才敢造三途業,既害別人,又害自己。這些人都是佛所說的可憐憫者。

今逢乙卯年的新春,天時人事都在變遷,故述變與不變,但願眾生,藉種種的因緣,走上覺悟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