紂為象箸,而箕子怖。一般人也許認為,一個大皇帝,用一雙象牙筷子,有何不可,何必有所恐怖。但在箕子看來,此事卻非常嚴重。因為,既用象箸,就要配以犀玉之杯。既有象箸玉杯,就要配以山珍海錯。有了美食,何能沒有錦繡之衣。錦衣美食與矮小的茅屋不調和,又必須營建廣廈高臺。這樣開展下去,必使他的欲壑愈開愈大,永遠無法填滿。愈填不滿,愈感不足。愈感不足,愈需攘奪天下之財。天下之財,是天下人的生活資具。攘奪天下之財,就是攘奪天下人的生活,最後必為天下人所誅。殷紂王的鹿臺慘劇,就是由一雙象箸挑起他的奢心,然後一步一步的演變而成。
後代人讀歷史,真有心得者,無不以紂王為殷鑑,而力求節儉,以杜欲壑於細微。春秋時代齊國大夫晏子,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。孔夫子特別稱許他為賢者。晉朝陶侃,作荊州刺史時,督導造船工程,剩下的木屑竹頭,都保存起來,很多人笑他迂闊,後來大雪初晴,雪融地濕,便以木屑舖地。再後來,因為備戰,竹頭在軍事上又成了難得的工具,大家才了解,不棄廢物,竟有這麼多的好處。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曾說:「安分以養福,寬胃以養氣,省費以養財。」他為了養福養氣養財,他特將自己的飲食嚴加節制,每餐以兩菜為準,最多不得超過三個菜,如果有人請他作客,他就預告主人,超過了這個標準,他就不赴宴。清朝張圃翁說:「人生福享,皆有分數,惜福之人,福常有餘,暴殄之人,易至罄竭。老氏以儉為寶,不止財用當儉,一切常思節嗇省約之義,方有餘地。」
禍福無門,唯人自招。吾人順從紂王之欲,日漸奢侈,便是自招大禍。效法歷代賢人君子之風,力行節儉便是自求多福。現在世界能源缺乏,物產不足,物價上漲,各國人民生活困苦,我們國家也深受影響,這種現象所顯示的後果,究竟是禍是福,完全要看吾人覺與不覺。覺則轉禍為福,不覺則目前這一點薄福也將保持不了。在世界經濟危機未發生時,那些已開發的國家,誰不是以酒為池,懸肉為林,誰不像殷紂王那樣荒淫無道,以致互相攘奪。同他們講惜福之道,無異用水擊石,不但一滴不入,反而激回一身水。現在危機發生了,從表面看,這不能不說是世界大禍的序幕,但深入一層觀察,這卻是禍與福的轉機。因為,各國現在也都要求節約。果然由此使他們真正覺悟,不再攘奪與暴殄天物,而互助合作,調節供需,未嘗不能為人類開拓安和利樂的前程。
吾人對世界各國雖然如此期待,但事實不免過於樂觀。最重要的還是靠吾人自己先行節儉,方能破除面臨的經濟難關。這必須以深厚的定力來支持。定力的培養,在乎國人相信因果。孔子說:「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,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。」以科學眼光看世間萬物,沒有種子,決定沒有果實。佛學對世間因果之理,說得更透徹,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,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這都是因果法則。相信這些法則之後,貧苦不怨天不尤人,而能正當的努力工作,改善生活,脫離困窮之境,富者能知為富之道,發揮同情心,節省餘財,救濟貧苦,以求積善,續培將來之福。如此無論貧富,都能從儉,養成賢人君子之風,個人與國家皆無打不破的難關,皆有無窮的後福。欣逢甲寅春節,論儉迎春,為國人祝福,為世界眾生祝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