欣逢民國一O三年,醒民謹以雪廬老人弘法嘉言,略述數端,恭賀諸位同修大德新喜。雪公弘儒弘佛,解行並重。解則博文,行則約為一門深入。無論佛法儒學,皆是指歸淨土持名,以求當生成就。而最特殊者,往往出之以詩,以詩載道,啟人美感。
《法華經》說,三界無安,猶如火宅。一切眾生飽受生死大苦,猶在大海,頭出頭沒,痛苦無邊。此苦自無始劫來,受之不盡。幸得人身,如果不聞佛法,亦無脫苦之期。幸聞佛法,若無緣修學淨土法門,亦不能速得其成。吾人何幸,得學淨土持名念佛之法。此法最重要處,即是一念相應。持名學者,提起一句洪名,自心一切妄念不起,唯一淨念與佛號相應。此與佛號相應之一念,即是佛。是謂一念相應一念佛。
但《楞嚴經》大勢至菩薩說,必須淨念相繼。不能淨念相繼,不能成就。欲求淨念相繼,則必須憶佛念佛。平時早晚課,以及共修念佛,或參加佛七,淨念相繼無問題。要在憶佛,始能與念佛相繼。憶佛是明記不忘,清清楚楚把佛號記在心裡。如子憶母。雖憶,但不礙穿衣、吃飯、工作、上學校,甚至大有助於工作以及上學校。最要者是行之以篤實。
儒學處處闡明佛法原理與修學方法。〈中庸〉開頭就說:天命之謂性。以至致中和。即是教人明性與脩行。《論語》亦明言性相近也。儒家五經,無一而不引人發明自性。雪公常說:此性與佛家所明之性,並無兩樣。但是只與佛家普通法門完全相同。若想在這一生即出苦海,亦須指歸持名之法。
雪廬老人以詩教人學道,最能顯現其道風。《詩階述唐》,是以唐詩古近體詳細解釋,以教學者如何作詩,如何研讀唐詩古近體,以及漢魏六朝古體詩。雪公自作之詩,彙為《雪廬詩集》,上下兩厚冊,一時無法計算有多少首詩。學者皆可依此學習作詩、讀詩。
學習作詩須有興趣,如無興趣,可以不學。但是詩不能不讀。雪公曾作一首絕句勸人讀詩。題為〈癸丑端午日偶閑〉(案:詩集作〈某居士性不喜詩詠此嘲之〉):「詩境從來懶結緣,花空飛墜月空圓。誰能不會經中偈,便向人間解說禪。」此是雪公苦口婆心,勸人讀詩。再有一首,題為〈海中〉:「天捲浮雲海捲濤,煙山寥落似鴻毛。龍宮帝闕人何往,莞爾無言手一篙。」起句上觀天,下觀海,幻象猶如雲濤。承句回顧煙山,默默落下,輕似鴻毛。三句前瞻設想,不能退轉,只有往前。一是帝闕,一是龍宮,究竟何往。結句莞爾,而心自閑。手一篙,無言之答,意味無窮。一篙之輕,卻有千鈞之重。手此一篙,即是提起一句阿彌陀佛洪名,即是答復不往帝闕,不往龍宮,不懼雲濤幻滅,不懼煙山沉淪。全首詩眼,在此一句。味之味之。
《雪廬詩集》,多不勝舉,謹引如上二首,以獻諸同修大德,並賀新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