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 /  文章專區  /  詩學  /  四、述學講演集  /  17 閏四月

17 閏四月

先把雪公〈閏四月〉這首詩的文字讀誦一遍:

閏月端陽晚,葵蔬折未多;

朝餐盤儉素,午睡席清和;

巢幕棲新燕,池塘捲綠荷;

天心重建夏,農圃莫蹉跎。

 

詩題

「閏月」是過去農民曆的制度,為什麼有「閏月」呢?古人計算節氣是很準確的,比如到夏至這一天,陰氣就從地下起來,白天逐漸短了;到了冬至那一天,就是陽氣從地下起來,而從那一天開始,白天的時間則一天天變長。這樣的計算方式,經過一兩年會有一點點誤差,所以用「閏月」的辦法,把時間加以調整,這樣每一年的節氣就都很準確了。

詩題名「閏四月」,其實不一定每次閏月都是四月,有時候是其他月分。由於雪公作這首詩時恰好是閏四月,因此以之為詩題。這是一首五言律詩,共有四副對聯,古人學詩,教詩的老師都先教學生作對聯,對聯作好了,學作律詩就容易。這首詩的四副對聯,有的很工整,有的則否,看過之後,大家就知道了。

 

閏月端陽晚葵蔬折未多

「閏月」,多一個四月,一開頭就扣合題目。「端陽晚」,「端陽」是農曆五月五日,如果不是閏四月,第一個四月過去了,接著就是端午,現在閏四月,五月五日端陽節就晚了一個月。

「葵」是一種地上長的菜,在農曆三月分種下去,到四月就可以採收、食用。這種菜用處很廣,在《本草綱目》上記載,它有很多種名稱,比如唐人王維詩云:「松下清齋折露葵」,早晨露水很多,等到露水慢慢乾了,就可以採,這叫「折」。「葵」在三月中到四月的時候長出了葉子,嫩的葉子就可以做菜蔬,烹煮食用。過了這個時期,到了五月、六月以後,就長藤子了,藤子愈長愈長,便有另外的用處。「葵蔬折未多」,意指葉子在四月分長出來,就可以折來做菜用,但此時遇到閏四月,實際上已經過了四月,所以葵蔬可採的就不多了。這兩句就把「閏四月」的時間交代清楚了。

 

朝餐盤儉素午睡席清和

前一聯說的是閏四月的時間、食物,接著第二聯詩人就講他自己生活的狀況。在閏四月的時候,吃的是什麼呢?因為非常節儉,所以早晨吃早餐,盤子裡面完全是素菜,而且數量不多,這是照應前面的「折未多」。

到了中午的時候,一般人都要午睡。這首詩是雪公在臺灣作的,過去在大陸上,古時候是沒有午睡的,但後來也漸漸有了,到臺灣以後,這種習慣更為普遍。「午睡席清和」,在午睡的時候,感覺床席清和。「清和」指的是四月,四月朔叫「清和節」,因為四月這個時期天氣都是調和的,氣象是清的,所以午睡的時候,便感覺席上有一片清和之氣。

 

巢幕棲新燕池塘捲綠荷

「幕」是古時候軍隊在戰地的帳幕,而將領帳幕所在地便稱為「幕府」,演變到後來,政府公家機關也叫幕府了,這裡的「幕」是代表一般居家的屋梁。雪公當時在臺灣,不是在故鄉,既是來臺的過客,因此所住的地方也不是故鄉本有的房屋,所以稱「幕」。「巢幕棲新燕」,一般燕子在春天的時候,會到人家屋梁上面作巢,所謂「新燕」,意指巢是新來之燕所築。「池塘捲綠荷」,在池塘裡面,有綠色的荷葉舒卷著。

以上是第三聯的內容,它的上下兩句對得很工整:「巢幕」(居家的房屋)對(戶外的)「池塘」,「新燕」(鳥)對「綠荷」(花)。綜觀一至三聯,第一聯點出節氣(閏四月),第二聯則描述詩人自己在閏四月的生活情況,到了第三聯一轉,看見了本身以外的事物(新燕有巢了,池塘裡也長出荷花來了),但都還是呈現四月的景象。不過,描繪的景象有不同之處,一是有情的鳥類,一是無情的花類。這是文法,各位若要學作詩,就要加以留意,這也是欣賞雪公詩作的方法。

 

天心重建夏農圃莫蹉跎

「天心」,就字面來講,是「天意」的意思,天的心意要重建夏。「重建夏」是照應「閏四月」,四月是初夏、孟夏,故閏四月稱為重建夏,閏四月就多一個四月,夏天就變長了。「農圃莫蹉跎」,農人種菜千萬不要誤了時機。雖然是閏四月,但也很快就過去了,所以要趕快抓住時機,好好在園圃裡培植。

結聯這一句是什麼意思呢?只是叫農人趕快種菜嗎?詩有「比體」的,這個「夏」是「華夏」,代表中華文化。為什麼重建呢?因為中華文化在民國時代衰敗了,就像前面的葵,嫩葉雖然可充當蔬食,但不多了。中華文化到民國時代遭遇很多人的破壞,過去那些反中華文化,主張全盤西化的人,他的徒子徒孫到臺灣來的還是很多,所以以臺灣來說,這個「葵蔬」雖然有,但不多了。然而雪公仍抱有無窮的希望,希望大家趕快學習儒家文化,儒家文化就是中華文化,要發心學習,學好以後,趕快把聖人留下來的優良學術思想弘揚出去,莫再蹉跎,說辦就辦。

有人或許會問:「我們是來學佛的,你今天跟我講儒家,又講詩,這些能比得上佛法嗎?」跟各位說,儒家文化從伏羲氏開始,就在「五倫」上面用功夫。現在佛教界提倡人間佛教,什麼是人間佛教?真正講人間佛教,就得從人間的人事上面來學習。淨土宗雖然發願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但在沒有到極樂世界之前,你在娑婆世界還是在人世間,還在人世間要怎麼學呢?最切實的講法,就是從「五倫」來學。

伏羲氏畫八卦,裡面就含有五倫,從伏羲氏到唐堯、虞舜、文王、周公、孔夫子,一脈相傳的就是這個道,學道就是從五倫著手。在家庭裡面,兒女要對父母盡孝道,父母要以仁慈對待兒女,夫妻互相以真心尊敬、愛護對方。在外面,一是君臣的上下關係,一是朋友的平等關係,講究道義。你是哪一種身分,就盡到你自己的本分,這就是印光祖師所講的「敦倫盡分」,盡分盡到極處,就跟佛法一樣,由世間法貫通到出世間法,就能明心、見性、證果。

中國學術是「行為哲學」,從行為上來指導我們一步步成就聖人,這跟佛法的普通法門是一樣的。我們學普通法門,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,若發願往生極樂,那就速成,決定一生成佛。所以我們學了中華文化,結合佛法,在五倫上面來修行,以這個幫助念佛,在人世間待人接物,便能心安理得,沒有虧欠任何人,沒有虧欠任何眾生。臨命終時,就沒有任何障礙,就能仗著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往生極樂而了生脫死,大利益處就在這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