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 /  文章專區  /  詩學  /  四、述學講演集  /  16 和孔上公初春月夜次韻

16 和孔上公初春月夜次韻

請各位看這一首〈和孔上公初春月夜次韻〉:

上元燈火壓江干,小閣氤氳入峭寒;

檻外香風晴帶雪,杏花初向月中殘。

 

詩題

古時候作詩,人家一首詩來,我就作一首詩來回報,叫做「和詩」。對方作的詩用什麼韻,我還是用同樣的韻,叫做「次韻」。「初春月夜」是孔上公原來作的題目;「初春」,按照農曆來講,就是正月。這首詩是七言絕句,七個字一句,共四句詩。絕句是一句一句講的,作不作對子均可。

 

上元燈火壓江干

一年有「三元」,正月十五是「上元」,七月十五是「中元」,十月十五是「下元」,這裡是上元,也就是元宵節。古時候在上元這一天,家家戶戶都是張燈結綵的,尤其在城市裡,萬家燈火的景色可說相當壯觀。「壓江干」,「江干」就是江邊。從歌樂山往重慶市看,重慶市在長江岸上,不論城內城外,都掛起了許多燈籠(火),其數目之多,彷彿將整座城壓住。這句是講元宵節的盛況。

 

小閣氤氳入峭寒

這是寫自己所居住的地方。「小閣」,這裡沒有明說,其實就是猗蘭別墅,因為這是孔上公作的詩。「氤氳」,指的是天地和合的氣象,這種氣象從哪兒來?從燈火來。「上元燈火壓江干」,有這個景象、這種氣氛,這是從天空到地上,營造出來的一種美好的氣氛。這種氣氛是在初春的時候,初春的空氣中有一種微風,微風吹到身上,接觸到人體,有一點寒意,但不寒得很過分,就叫「峭寒」。這句的意思就是:小閣有微風吹來微薄的寒氣,這個寒氣是由天地氤氳出來的,很適合人的身體。

 

檻外香風晴帶雪

「檻」,在這裡讀「ㄐㄧㄢˋ」,指的是窗下欄杆。窗外有什麼?有「香風」。「香風」又是什麼?這裡照應下一句的「杏花」,除了杏花以外,其實還有梅花,但這裡沒提到。梅花、杏花都有香氣,香氣被風一吹,便從窗外進來了。「晴帶雪」,這寫到實際的景了,戶外天晴,遠處高山有白雪,雪是白色的,且襯著眼前的梅花、杏花,花也有白色的。

 

杏花初向月中殘

「杏花」是什麼?按照一年二十四個節氣,每個節氣都有一種花開出來,按照次序,杏花是接在梅花之後開的。如果按照月分來講,農曆正月開的是梅花,二月開的就是杏花。雖然這麼講,但並不是說梅花開到正月三十就完全沒有了,杏花一定要到二月初一才開,那太呆板了。實際上,正月的時候杏花已經準備要開花了,到二月的時候,梅花也許還有,應該是重疊起來的。

「月中」,指的是上元正月十五,就這個月來講,過了十五就往下走了,天上的月亮一到十六就慢慢殘缺了。這個「殘」字,除了指月亮的殘,還當「寒」字講,這寒指的是杏花要開了。正月上元天氣還是寒的(前面講峭寒),但杏花就要初放了,唐詩有「一汀煙雨杏花寒」之句,所以杏花開放的時候天氣還是寒冷的。這是和孔上公〈初春月夜〉這一首七言絕句,既是次韻(用他的韻),當然就不能超出他的韻,所以「干」、「寒」、「殘」都是「十四寒韻」裡的字。

 

全詩文法

這一首詩的文法,開頭第一句「上元燈火壓江干」是全詩的基礎,從江邊到城裡,遍處都是燈火,燈火一看,就給人溫暖的感覺,所以第二句說正月的寒是「峭寒」。「峭寒」就引起了「香風」,風本身不香,但風卻能輸送花草(如梅花、杏花)的香氣。風不但送來香氣,而且還有顏色,詩裡是以白雪來和白色的梅花、杏花作對比。杏花雖然開始開放了,但「月中」還有寒意,不過,從這以後,天氣想必是會逐漸暖和起來的。這是詩人觸景生情,見到上元燈火這麼暖和,心裡就溫暖,再眼見杏花開始要開放了,雖然還有寒意,但未來的天氣定會一天天暖和起來,這是由自然氣候比到人事上的氣候,那個景象是充滿樂觀的。

雪公寫作此詩是在抗戰的時候,當時全國人心都是寒冷的,他藉著上元的燈火,指出大家的希望,希望大家不要寒心,把心熱呼起來。真正的大詩人可以看到未來,他不是消極、悲觀的,他總能在逆境中看出順境,他是樂觀、開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