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 /  文章專區  /  詩學  /  四、述學講演集  /  13 答人問阿氏登月球何無所見

13 答人問阿氏登月球何無所見

答人問阿氏登月球何無所見

雪公〈答人問阿氏登月球何無所見〉:

鐵翼凌雲作壯遊,嫦娥未掩廣寒秋;

清光萬古詩成海,慧眼欣欣碧眼愁。

這首詩是七言絕句,題意是說,當初阿姆斯壯登陸月球,沒看到什麼東西,只挖了幾塊石頭就回來,有人問雪公:「為什麼阿姆斯壯登陸月球一無所見呢?」雪公便作此詩答覆。

 

讀解詩義

第一句──「鐵翼凌雲作壯遊」,「鐵翼」就是太空船,如果用太空船這個名詞,就太通俗了,所以用「鐵翼」來形容。「凌雲」,是穿過雲層,到太虛空去。作什麼呢?作「壯遊」。「壯」,有氣勢凌人之意,所以「壯遊」表示這趟行程是去征服月球。既然是「遊」,就該有風景、人物啊?為什麼沒有呢?大家認為阿姆斯壯到月球寧靜海去,什麼都沒看到,詩人則不以為然,認為明明嫦娥在那裡,敞開大門,歡迎遊人到她那裡去。這有什麼憑據呢?唐明皇遊月宮,明明見到廣寒宮,那不就證明嫦娥並沒有拒絕人,她事實上是存在的嗎?「廣寒秋」,唐明皇遊月宮是八月十五,是秋天。「未掩」,廣寒宮的門沒有關起來,隨時敞開大門來接待人。

「清光萬古詩成海」,表示歷來不單我一個人的看法如此,歷代的詩人,都認為月裡住著嫦娥,所以藉這個題材所寫的詩,多得像海一樣。「清光」,指的是月光,歷代詩人看到清光從月球上發出來的時候,引發他作詩的靈感,因此作的詩就像海那麼多。但這是你詩人的看法,依現代的科學,你得拿出證據來。阿姆斯壯到月球去,帶回來的只是幾個石頭而已,連嫦娥的衣服都沒看到,這該怎麼解釋呢?下面這一句是最重要的一句結語──「慧眼欣欣碧眼愁」。

中國的學術,不論佛法或儒家的文化,都講求要開「慧眼」。慧眼從哪兒開?從本性裡面開發出來。我們凡夫的眼,看如不看,就算嫦娥在我們面前,也認不出來。只有從本性裡面發出的智慧眼,才能看到心靈的世間,心靈的世間一開放的時候,本來科學的工具所看到的岩石、灰塵這一類的東西,就變成前期〈晴宵仰觀〉那首詩所說的,「十剎邈無垠」,又有詩又有畫,什麼都有。「欣欣」,是自得其樂的意思,慧眼所見既是詩又是畫,真是太美好了。「碧眼愁」,「碧眼」是形容美國人的眼睛,「愁」則表示什麼都沒有,這原因在於用的是凡夫眼,所以一無所見,中國詩人因為有慧眼,所以關於月宮的詩,數量才像海那樣多。

 

文法探討

這四句詩,第一句是敘事,把登陸月球的事情說出來,問題的主旨也在此。第二句是解答問題的根據。第三句則拿佐證,證明嫦娥在月宮,不僅唐明皇見過,作詩的人都藉著清光作詩。最後的結論,是把前面提的問題整個解答出來,你看不到嫦娥,只怪你是碧眼,沒有慧眼。

這首詩的主要用意,是教我們要學中國文化,學佛法,西洋科學不是不好,不是不要學,但是要用中國文化(覺悟的文化)來領導科技。以覺悟的文化領導科技,科技才能用到正當的途徑上去,沒有覺悟的文化來領導,科技越發達只會給世界人類帶來災難。美國人現在講霸權,看不順眼就用炸彈去炸人家,這是好事嗎?中國文化不是如此,「武」是「止戈」,人家來侵犯你,你讓人家放下武器就算了,這叫「武」,絕不是去侵略人家。不侵略人家,講究和平,這是什麼呢?是覺悟的文化,覺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,是一體的,既是一體,為什麼要侵略、傷害人家呢?所以我們要學中國文化,不要專學碧眼的西洋文化,這首詩的意境在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