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師長,各位貴賓:
先業師雪廬老人,簡稱雪公,在抗戰時期,即擔任奉祀官府主任秘書。那時候,奉祀官是垂公夫子的令祖父孔上公。雪公深受上公的禮遇,二公情誼非常深厚。今者,雪公示寂已經三十周年,「雪廬老人學誼道風敘述論壇」特在今年舉辦。後學徐醒民應邀在此簡述〈雪廬老人國學大旨〉,甚感榮幸。但以學識淺薄,或有敘述錯誤之處,敬請諸位師長,以及諸位老前輩,加以指正。
國學,是教人學作聖人之學。儒學五經皆是記載此學。求其要義,即是開悟自性。此性人人本有,所以又叫做本性,憑這本性,人皆可以作聖。雪廬老人畢生弘道,可知他老人家通達五經,傳承有自。醒民自知所學甚淺,不能述雪公所弘的五經大旨,只好依據《周易》與《詩經》,略述其義。
《周易‧繫辭傳》說:「古者,包犧氏之王天下也,仰則觀象於天,俯則觀法於地。於是始作八卦。」八卦是三畫,重之為六畫,則有六十四卦,每卦六爻,合之則有三百八十四爻。這些卦爻,有體有用。體是人人本有,即是人人皆有的本性。用是功用,由體發起。依這功用,可以了解萬事萬物變化之道,更能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。
伏羲氏所作的卦爻,沒有文字解說。卦爻所含的本體,也沒有名稱。到了周家,周文王以文字繫在每卦之下,叫做卦辭。文王之子周公,以文字繫在每爻之下,叫作爻辭。後來,孔夫子作《周易.繫辭傳》說:「《易》有太極,是生兩儀。」太極,就是至聖先師替本性取的名稱。有這名稱,就可以啟發學《易》者覺悟本性。悟後修證,證到圓滿之地,即成聖人。
《論語.陽貨》篇記載「子曰:性相近也,習相遠也。」雪公以體相用三部分解釋本性。體,就是《繫辭傳》所說的「寂然不動」之體。相,就是《繫辭傳》所說的「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」,以及六十四卦,卦辭、爻辭、彖傳、象傳,皆是相。用,就是作用。《繫辭傳》說:「顯諸仁,藏諸用。」顯、藏皆是作用。由此可知,雪廬老人確實深通《周易》之道。
《禮記.中庸》篇,開宗明義就說:「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」這裏所說的性,既是學作聖人的根本,又是教育的根本。然而此性,很多大儒都不能解說清楚。孟子說性善,荀子說性惡,揚雄說性善惡混。三位大儒如此說性,其餘那些小儒之說,可想而知。且看雪廬老人,他老人家在引《易經.繫辭傳》解釋本性體相用之後,接之就說,體與相皆無善惡。例如我們的身體,是善乎,是惡乎,都不是。只有用身體作善事,才是善,作惡事,才是惡。所以,用,才有善惡。雪公如此辨別,可說一掃諸儒之誤。中華文化,由此可以大放光明。雪公在文化上的貢獻,功德不可思議。
《尚書.舜典》,舜帝曰:「詩言志。」《詩經》國風〈關雎〉序曰:「詩者,志之所之也。在心為志,發言為詩。」〈關雎〉,是國風〈周南〉第一篇詩,以雎鳩鳥,叫出關關和氣的聲音,興起這一篇詩的要義,以正五倫開端的夫婦之倫。夫婦一倫既正,就像雎鳩那樣,雄雌兩性,其情感既正又和。夫婦之倫正了,則諸倫皆得其正。自虞舜到毛亨所注的《詩經》,都是「言志」。志,就是孔夫子所說「志於道」的「志」。雪公講《論語》時,講到「志於道」這一章,就說這道,是指本性而言。是知,詩是由本性發出的文學精華,是聖人的藝術教育,最能感動人心。詩是我們這古老國家靈性之文,我們這古老之國,可以稱為詩教之國。
儒學原來有六經,後來《樂經》散失,只有五經。以上所舉的《易經》、《詩經》,是五經中的兩部經,其他尚有《書經》、《禮經》、《春秋》三部,皆是國學的重要經典。此外,又有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,亦是國學中的重要經籍。雪廬老人在臺中講授儒經數十年,深感今人無緣全讀五經,所以在晚年,創辦《論語》講習班,招收各界有志之士,包括各級學校老師,入班學習,兩年為期。《論語》是記載孔夫子言語的一部經書,孔夫子論學時,往往引證諸經,以成其說。例如《論語.為政》篇記載:「或謂孔子曰:子奚不為政。子曰:『《書》云: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。』施於有政,是亦為政,奚其為為政」。〈八佾〉篇記載:「子曰:〈關雎〉樂而不淫,哀而不傷。」〈陽貨〉篇裏「子謂伯魚曰:女為〈周南〉、〈召南〉矣乎。人而不為〈周南〉、〈召南〉,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。」如此引證尚多。今不多舉。所以,學習《論語》,也可以學到諸經的要義。雪公舉辦《論語》講習班,以此弘揚固有文化,可謂功德無量。
雪公為論語班學員教授《論語》時,屢勸學員,注重學詩,因為詩含多義,須有悟性,才能領悟多義,學詩可以開悟,能夠幫助領悟內典、儒經。雪公嘗告訴學員,大家有興趣學習作詩,當然很好,如果不想作詩,也要讀誦,這樣對於大家學道弘道,有很大的幫助。
《觀經》說:「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」儒經中的《詩經》,最重要的意義就是「詩言志。」志在心中,即是心法,亦可以說,「是心作聖,是心是佛。」真學問,無論學佛學儒,皆是以心貫通無礙。
雪公了解,以詩施政,即是為政以德,以詩施教,即能教人明心見性。雖在耄耋之年,猶在中興大學、東海大學、靜宜女子文理學院教詩,猶如孔夫子誨人不倦。
雪公不但教詩不倦,最是令人讚歎的即是作詩。少年在家鄉濟南,就作許多詩,後來在抗戰時期,以及勝利後,在南京,遷寓臺灣臺中市,隨時隨地都在作詩。少年在濟南作的詩,有很多不滿意日本人在租界上作威作福,反對日本的辭句甚多。到了抗戰發生時,雪公隨孔奉祀官府遷入四川,在淪陷區的家屬恐怕遭遇日軍陷害,就把那些詩焚燒掉免禍,賸下的少數,收在《雪廬詩集上冊》,雪公自題為《燹餘稿》。這稿與在其他時地所作的一併收在《雪廬詩集》中,分為上下兩冊。有古體,有近體,有興觀群怨。若更深求其義,又有苦集滅道的內蘊。這是雪公詩獨特之處,有興趣讀誦者參之。
《雪廬詩集》的詩多得難以計數,茲舉具有代表性幾首如后。
〈谷關觀瀑布寄意二首〉
宛轉飛濤落九垓,從教人世洗塵埃。
清流不受遮攔力,萬疊峰巒兩壁開。
千山化作萬重山,折澗湍鳴去復還。
地似中分天未裂,長虹掛在半雲間。
觀瀑布,高山大地好像兩壁分開,但觀天空,未嘗分裂。世間事有分,理實無分。由世間超越至出世間,必須去兩邊,修中道,始能成聖人。
〈戌年頌狗〉
忠信漫輕許,世間惟彼尊。
糠糜懷豢主,風雪臥柴門。
鄰富難留守,家亡不獨存。
飛昇天上後,善繼有兒孫。
今世有很多人忘恩負義,甚至父母之恩亦不報答。可謂人不如狗。但此詩文溫柔敦厚。
〈海嶠寒食〉
去國八千路,斷魂三十年。
願將滄海水,今夕變桑田。
趨走鄉塵裏,椎心祖壟前。
無窮游子淚,當酒酹重泉。
海嶠,指臺灣。寒食,舊俗祭祖。孝子離開故國八千里路,已經三十年,每年不能還鄉祭祀,孝子之魂悲傷欲斷。世間滄海可變為桑田,須經長久時間,始有如此變化,但孝子之心願,就在今夕,把臺灣海峽之水變為陸地,成為桑田。如是可以趕快走回家鄉,走在家鄉塵土裏,如刺椎心,拜在祖墓之前。斷魂三十年,游子之淚無窮,就把無窮之淚當作祭祖之酒,灑在祖墓地上,酹灑到重泉之下。普通祭祀之酒,一滴何曾到九泉。但是雪公的無窮之淚可以到達。今夕變桑田,無窮淚可到黃泉。這是雪公不忘本,大孝心所感。國學成聖之道,孝為第一,例如虞舜,即是以孝成為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