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家的基本經典雖有六種,但孔子教授弟子則以詩書禮樂為主,其中的禮更為孔子所著重。孔子曾說:「不學禮,無以立。」顏淵問仁,孔子教以「克己復禮為仁」,如何「克己復禮」,孔子說:「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。」在論語裏,禮記裏,以及其他的經典裏,說到禮的經文非常多,以下且從對人對事以及修道各方面所需,研討禮的各種用處。
禮記曲禮開頭就說:「毋不敬」。鄭康成解釋:「禮主於敬」。孝經說:「禮者敬而已矣」。可見禮的本義不在玉帛等禮物,而是在一個敬字。敬字的意義不止一兩種,這裏只以敬人敬事兩個要義來敘述。敬人就是由衷的尊敬人,因為人人都有可尊敬之處,依曲禮所說,雖是作苦力的人,或以小販賺錢的人,都有令人尊敬的一面,至於那些有道德的人,當然更值得尊敬。果然你能尊敬人,你就能受人尊敬,因為「敬人者,人恒敬之」。敬人是一種美德,假使你敬人人,人人敬你,那麼這個社會就是有禮有德的社會。在這個社會裏,自然沒有殺人搶劫的事情,更不會產生核子武器。生存在這樣的社會中,身心都得安樂。再說敬事,不論替自己辦事,或替他人辦事,都要辦得徹底,例如一件事要辦到十分才算圓滿,那就必須辦到十分,如果只辦到九分九,雖差一點點,仍然不算敬事。凡能敬事的人,必能獲得別人的信任,辦事一定容易成功。
禮記樂記說:「禮者天地之序也。」序就是秩序,天空裏的日月星辰運行不悖,大地上的山海平原高下相宜,以及春夏秋冬循環不息,就是天地的秩序,也就是禮的來源。禮所定的人類秩序就是五倫,家族中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的關係出於天然,叫做天倫。五倫秩序必須井然,天倫更不能悖亂,天倫亂了,就像鸚鵡與猩猩,雖能說人話,卻因為無禮而不能稱為人。聖人制禮,用意就在維護五倫組織,保持人格尊嚴,進而為修道的基礎。研究儒學,當以修道為主,修道必須修定,修定必須先使行為有秩序,對於五倫固然要求有序不亂,即對一切事物都不能亂,甚至書籍文具日常用品,都要有固定的放置的地方,要用的時候,隨手可取。修道的人在行為上養成這樣不亂的習慣,漸漸的就能使其心理歸於純一,定功道力自然就有了,遇見大事便能鎮定的處理,即使在生死關頭,也不致於手忙腳亂,子路結纓,曾子易簀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儒家的禮教,無論上中下那一等人材都能學,也都必須學。學到一分便有一分受用,學到十分便有十分受用,學到圓滿地步便能成就大道,所以孔子特別著重教禮。過去有一派文人反對禮教,那是因為他們別有用心,故意說禮教不好,阻止一般人學禮。現在還有不少人受他們的影響,不知道禮的大用處,非常可惜。有志學儒的人不能聽那些邪說,應該接受聖人的教化,自己學,也勸人學,成己成物,為復興固有文化盡一分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