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兒童教育,不能不研究易經蒙卦。「蒙」是由卦象所取的名稱,義為蒙昧,用在人事方面,就代表幼稚的童蒙。童蒙應受良好的童蒙教育,然後才能成為有用的人。
蒙卦的卦辭和彖辭有幾句話,可為兒童教育原理。卦辭說:「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,初筮告,再三瀆,瀆則不告。」彖辭說:「蒙以養正,聖功也」。這些言辭都是取自於卦象,而卦象又是取自於天地間自然現象,因此,這是順乎自然的道理。
歷代易學家都能說出這些繫辭的來歷,例如「匪我求童蒙」的「我」,是「九二」一爻,代表老師,「童蒙」是「六五」一爻代表學生,其中還有表示經書和求學等種種現象,不專門研究周易,則不需詳細探討,研究教育者只要根據古注的義理,應用在教育上就可以了。
「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」,據彖辭解釋是「志應」。所謂「志應」就是「二五相應」,九二以陽剛居在下位,六五以陰順居在上位,以常情而論,在下位者當求在上位者,但論教育則不然,九二不去上求六五,而六五自動下求九二,若舉歷史人物為例,便如太甲來求伊尹,成王來求周公,而伊尹周公雖不往求太甲成王,但必有剛明之志涵養於中,形之於外,足以為師,由是感應對方來求,所以「志應」二字值得玩味。
「初筮告,再三瀆,瀆則不告」,九二以剛德居下卦二陰之中,六五在上卦以柔中之德來應,師生心志相應,所以代表為師的九二即教之。再三,則有變化,志不能應,此時若勉強教授,惟恐瀆亂學童,所以不如不教。孔子教學,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,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,也是不告,並非有所保留,而是造就學生的一種方法。
「蒙以養正,聖功也」,講求志應與教學方法,都是為童蒙養正。人在童蒙時期,一片天真,未染惡習氣,由有剛中之德的老師來發蒙,教他學為聖人,實最幸運。而學為聖人的入手工夫就在一個正字,無論身心言語,都要正而無邪,如此慢慢培養,就具備了學聖的基礎,然後可建聖功。這與那些灌輸兒童求名求利的思想教育大異其趣。
臺中蓮社深感固有教育精神即在蒙以養正,因此在寒暑假期開辦國學啟蒙班,已辦兩期,成績卓著,本年暑假期間,續辦第三期,這雖是一種兒童輔助教育,但以輔助兒童們走上希聖希賢的道路為目標,與我固有教育精神深為相契,可謂是一種很有意義的事業。因藉蒙卦繫辭祝此事業日益開展,多為天真的兒童們開拓遠大的前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