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/  文章专区  /  儒学  /  四、儒学简说  /  甲、正篇  /  39 君臣父子

39 君臣父子

春秋时代,是历史学家所称的乱世,据司马迁统计,在那个时代里,“弑君三十六,亡国五十二。”至于诸侯奔走,不能保有其国者,则不可胜数。那时的各国政治,怎样才能安定,是一大问题。

论语颜渊篇记载:“齐景公问政于孔子。孔子对曰,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。”据春秋经传说,在孔子当时,鲁国政权掌于三桓之家,齐国则由陈氏执政,陈僖子施惠于民,培养自己的势力,对齐君构成威胁,齐景公虽知陈氏的企图,但无法制止,因此向孔子问政。孔子对曰后,齐景公曾赞美:“善哉,信如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,虽有粟,吾得而食诸。”

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,大意是说,君应尽为君之道,臣应尽为臣之道,父应尽为父之道,子应尽为子之道。依礼记礼运篇所解五伦十义,君义为仁,臣义为忠,父义为慈,子义为孝,即是君要做仁君,臣要做忠臣,父要做慈父,子要做孝子,推而至于夫妇兄弟朋友,也各有其道,此即五种人伦之教。

治理乱世,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,如照孔子的办法实行,是否有效,这是现代人难免的质疑。然而古今一切祸乱皆是人为,人所以为乱,由其乱心所驱使,人心之乱,最严重的就是没有五伦规范。因为五伦出于人的理性,没有五伦规范的人心,便无理性可言,则一切丧尽天良的事都做得出,怎能避免天下大乱。所以,治理乱世,虽有其他很多方法,可收速效,但只能治标,不能治本,欲治其本,必须治理人心,施以五伦教育,无论何人,包括人君在内,一体敦伦尽分,内而顺从理性,发挥良知良能,外则保持人群和谐秩序,世间何乱之有。

据论语各注考证,鲁昭公二十五年,季氏逐昭公,昭公出奔至齐,孔子因为鲁国内乱,也到了齐国,齐景公问政就在此时。齐鲁两国都是君不君、臣不臣。孔子因病授药,景公虽加赞美,可惜他不能实行,以致在他死后乱了几代,终使齐国由吕姓易为陈姓。假使齐景公一听孔子的话立即以身作则,相率而行,则齐国的历史未尝不可以改写。

孔子的君臣父子之说,虽然不见用于当时的各国君臣,但能教化于后世,使我民族文化特著伦理素质,陶冶后代子孙,具有优美的文化素养,成为民族自然的融和力,足见圣人言语超越时空,而且见仁见智不一其用。就政治而言,君主时代,固需教以人伦,民主时代也不能舍弃这种教育,否则都有奸邪之人出来作乱。就学术思想而言,本于伦常,则无邪说横行。更就修道而言,本于伦常,不讲怪力乱神,事事心安理得,有助于修定功。圣人一言而为天下万世法,谁说不然。

今为民主时代,然而国内外还是很乱,主要原因就是现代邪说迷惑人心,令人自私,只知自我,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,唯恐天下之利不能尽归于我,因此很多人一闻五伦十义就起反感,认为不合时宜。人心如此,是为时代的隐忧。有心的教育家们,如何施教,值得深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