‧既成的天命,不是世人所能改變,未成的天命,是好是壞,完全由自己創立。
‧凡知天命的人,必然能以恕道待人,也就是有智慧的人,才能切實的行恕道。
受過儒教薰陶的人,往往有一種儒生氣質,這種氣質表現在思想上是樂天知命,表現在行為上便是待人寬恕。命與恕這兩個字雖然看來很平常,但要修孔子的大道,那就必須在這兩個字上用工夫,道才修得好。
論語堯曰篇記載:「子曰,不知命,無以為君子也。」這個命,據古人注解,就是天命。君子距離賢人的境界尚遠,距離聖人更遠,但學聖賢必先學君子,不學君子,人格不健全,便不能學聖賢。學君子,所需具備的條件不止一種,然而知命最重要。命字的解釋也很多,在這裏只採取一種講法,即當氣數講。無論個人或群體,都有一定的氣數。個人壽夭窮通,國家禍福興衰,都在氣數中,不能改變,這就是命。這個命,由天而不由人,所以叫做天命。因為天命不能由人改變,所以有人解釋:「天之所生,是為天命。」其實,天命的根源還是在人。尚書伊訓說:「作善降之百祥,作不善降之百殃。」降祥降殃固然由天,作善作不善卻由於人。人作善事,天不能不降祥,人作惡事,天不能不降殃。雖有不少人作善未見降祥,作惡未見降殃,但那是眼前的現象,如以過去與未來長時觀察,便知天命非常公平。降祥降殃絲毫不爽。這樣看來,各人的天命實由各人所生。不過,人在作善作惡之後,天命已經形成,再要改變,那就等於要求收回天的成命,或猶種下了高梁,而要求生長水稻,當然辦不到。所以孟子說:「太甲曰,天作孽猶可違,自作孽不可活。」知命就是要知道,既成的天命不是世人所能改變,未成的天命,是好是壞,完全由自己創立。
學儒學到能知天命的時候,便能不求人,不求天,但求自己,遇到惡劣的環境時,也不會怨天尤人,只有自己反省,這樣自能保持心氣和平,在學賢學聖的大道上邁進。然而學到這個地步實在不容易,孔子尚且到五十歲才知天命,普通人要到甚麼年齡才知道,那就難說了。但如誠心求學,以孔子的言語為依據,以歷史為借鑑,雖於天命不能像孔子那樣真知,但也能相似的了解,也能放開眼界,略見個人與群體的氣數,這就有了超乎常人的智慧,然後可作一個樂天知命而無憂患的君子,這是自己所得的樂趣,至於待人,則依孔子的教育應當講恕道。論語衛靈公篇記載,子貢請孔子教給他一個字,以便終身奉行,孔子就教給他一個恕字。孔子的大弟子曾子也說過:「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」孔子的大道至高無上,顏子曾經讚歎:「仰之彌高,鑽之彌堅。」但是聖人教學注重由近及遠,由淺入深,學者果然處處以恕道待人,那就是在修學大道,而且學得非常穩妥。
恕字的意義,據孔子解釋就是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人類的好惡心理大致相同,凡是自己所厭惡以及所感受痛苦的事情一概不要加給他人,以這個道理待一切人就是恕道。凡知天命的人必然以恕道待人,也就是有智慧的人才能切實的行恕道。人與人之間,國與國之間,能以恕道相待,便能和平相處。反之,不講恕道,互相詐欺,互相傷害,演變到後來,只有共同承受核子大戰毀滅的天命。幸為中國人,學了孔子的道理,不願人類承受這種天命,則不但自己修道,同時還要負起傳道的責任來。
補白:
願天下學子 仰沾時雨之化
精勤不懈 永懷師恩
──七四 教師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