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 /  文章專區  /  儒學  /  四、儒學簡說  /  甲、正篇  /  6 研讀尚書疏通知遠

6 研讀尚書疏通知遠

六經是固有文化的基本典籍,六經中的書經更是古聖先王治理天下的大經大法,及為內修聖德聖聖相傳的寶藏,凡是研究中國文化與政治哲學者,不可不研究書經。禮記經解篇曾以「疏通知遠」稱頌書經的教化之功,史記孔子世家也說:「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」,這都足以說明書經的重要性,所以為孔門弟子必修的學問。可惜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,以致後世有今古文的爭端,因此研究書經不免有些困惑。

書經原名尚書,據孔穎達解釋:「尚者上也,言此上代以來之書,故曰尚書」。漢文帝求書,濟南老伏生口傳而由學者以隸字記錄的書經,名為今文尚書。漢武帝時,魯共王在孔子舊屋壁中發出的書經及孔子所作的書序,是科斗文字,名為古文尚書。當時孔安國辨認科斗文,以隸字抄寫,並承武帝之詔,為經作傳,也就是注解書經,名為孔傳。完成後,因武帝宮廷發生「巫蠱」事變,致未獻上,只好留在家中。孔安國有一篇尚書序,將孔壁古文經的原委說得很詳細。東晉元帝時,豫章內史梅賾,也稱梅頤,獲得古文經傳,由他獻出,始行於世。唐朝孔穎達依據孔傳作疏,名為正義。現在十三經注疏中的尚書正義就是這一部古文尚書。

清儒閻若璩與惠棟等人考據,認為古文尚書除與今文經相同者外,其餘的經文與孔傳是王肅或梅賾偽造。因此稱之為「偽古文尚書」,「偽孔傳」。但是古文經學家們認為閻惠諸儒的考證不足以否定古文尚書,姑且不論孔傳,單說那些佶屈聱牙的經文,豈是王肅或梅賾所能偽造。

尚書今古文之爭,現在已無重要意義,因為不論今文古文,都是中華文化,其中都有至理名言,極富研究價值。例如被斷定是偽經的「大禹謨」,經中所講的「正德利用厚生惟和」,即是永恒的真理,無論在甚麼時代,凡是賢能的為政者,都不能違背。又如大禹謨中的「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執厥中」,閻惠諸儒指出,荀子解蔽篇有「故道經曰,人心之危,道心之微,危微之幾,惟明君子而後能知之」,梅賾用這幾句話加上論語「允執其中」,便造成這四句經。然而不論是梅氏引用荀子造經,抑或是荀子引用古文尚書,但須研究這四句文,而且依此修養中庸之道,便是如獲無價之寶,受用無窮。

尚書五十六篇,不必分辨今文古文,每一篇都是國學精華,如必求其精要,則可注意文體與堯典洪範各篇之文。堯典是書經第一篇,開宗明義就讚帝堯:「欽明文思安安,允恭克讓,光被四表,格于上下」。讀這一段經,自可想見堯王的道德勳業如何澤被萬方。下文:「克明俊德,以親九族,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,百姓昭明,協和萬邦,黎民於變時雍」,這就是禮記大學的思想根源,可以永為天下法。

洪範九疇,是治理天下的九類法典,當初夏禹王治洪水時,天錫洛書,法而陳之,即是洪範,後來傳到殷家,周武王伐紂後訪問箕子,又由箕子傳給武王,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奇珍異寶。

尚書文體有典謨訓誥誓命六種,各有其含義。堯舜禪讓,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時代,君臣咨俞和諧,民眾逍遙擊壤,所以文體是堯典、舜典、大禹謨、皋陶謨。禹王傳子,開始為家天下以後,夏有甘誓,商有湯誓,周有泰誓,牧誓。誓就是誓師殺伐。等而下之,有呂刑、文侯之命等。這是家天下的產物。所以孔子祖述堯舜,以大同之治為終極理想。

一部尚書是虞夏商周文化總匯,國人研讀之後,了解其中的道理,心量必然大開,所見必然深遠,從而慶幸生為中國人,承受這樣豐富的文化遺產,當思如何發揚光大,供給世界人文之需,才不愧為現代中國的讀書人。